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缤纷情感 > 恋母情节 > 中国性伦理研究发展概况及分析

中国性伦理研究发展概况及分析

更新时间:2024-11-22 20:07:06

  中国性伦理研究发展概况及分析推荐到首页□彭瑾刘波王宏波《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06期1/4页1234

  [摘要]中国性伦理研究在5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次高潮,表现出以婚姻家庭研究为主,以道德实践的要求为动力的基本特征,中国性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以及当代中国性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现阶段,应当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加强对性权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性伦理理论。

  [关键词]性伦理马克思主义性伦理性权利

  [中图分类号]B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8)06-0101-04

  一、中国性伦理研究的发展及特点

  我国的性伦理学研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和调整,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就是1950年的《婚姻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实质是一场婚姻制度的革命,其根本目的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腐朽的婚姻制度。在这一背景下,社会上兴起了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新的婚姻道德标准的讨论。1980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主要目的是拨乱反正,结束婚姻家庭关系政治化的年代。当时遇罗锦的离婚事件,引起了“爱情能否作为婚姻唯一基础”的大讨论,掀起了性伦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第三次高潮出现于20世纪末,伴随着《婚姻法》的修改出现,至今方兴未艾,婚外恋、包二奶、婚外性、一夜情、卖淫、性教育等各种问题都受到了关注,这些讨论背后的实质问题是性权利、性自由与性道德的关系问题。

  我国性伦理研究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早期以婚姻、家庭道德研究为主,从哲学和伦理学层面对性问题的探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如邱仁宗的《艾滋病、性和伦理学》(1997)、夏国美《围不住的春色――当代性伦理新论》(2001)、孙春晨和江畅的《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当代性伦理的冲突》。一些伦理学的学术专著或教科书里,也都有专门的内容涉及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问题。此外,还有学者开始尝试对性伦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构建,如王伟和高玉兰的《性伦理学》(1992)、张玫玫的《性伦理学》(1998)、安云凤的《性伦理学新论》(2002)等。第二,性伦理研究发展的动力是道德实践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旧的道德观念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状况。道德实践向理论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现实需求下,我国性伦理研究的内容和关注点,相应地有所调整与转移。

  二、中国性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性伦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当代中国性伦理面临的挑战。下文简要概述这三方面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

  研究者一般按照爱情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两个方面来整理归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性伦理思想,主要的文献依据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论离婚法草案》、《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致路・考茨基》、《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致保尔・拉法格》等文献中的有关内容。

  爱情道德方面,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指出了爱情的本质及特征,并提出爱情应当是两性关系的基础这一道德原则。爱情与性欲有关,饮食男女是真正的人类机能。但爱情的本质是属人的行为,必须放在一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中考察,这是爱情的社会本质。爱情的特点是“以所爱者互为前提”与“强烈和持久”。恩格斯把爱情解释为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认为只有出于爱情的男女性关系才是合乎道德的。

  婚姻家庭道德方面,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婚姻家庭的本质,对私有制下的专偶制婚姻进行了有力的道德批判,并对未来的婚姻道德作出了构想。婚姻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关系。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其形式、结构和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个体婚制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婚姻道德的不平等。未来社会的婚姻,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取消私有制的前提下,只会以爱情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与性学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从过去用爱情、婚姻来笼统地指称有关性的问题,转向明确提出性的本质、性伦理、性道德等概念。例如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关于“男女之间关系”的那段经典表述,研究者解读的视角就发生着转变。章海山从爱情观的角度来理解这段话,认为核心观点是爱情以性欲为基础,是性欲的升华。张玫玫、安云凤则认为,这段话浓缩了马克思对性的本质的解读,即性是一种社会存在,性关系所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1/4页1234评论(0篇)

中国性伦理研究发展概况及分析相关文章:

王菲14岁嫩照曝光 驻颜有方被赞11-22

天然保湿面膜DIY 赶走干燥轻松养成嫩美人11-22

40岁郑秀文美貌依旧 魅力仍不减11-22

海清素颜变大婶 吓坏众网友11-22

心理美容 最佳的美容处方11-22

林志玲怒斥整容传闻 保养有法宝无需整形11-22

10个误区易导致后天敏感肌肤11-22

容颜不改 36岁舒淇愈发水嫩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