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当心亲子矛盾升级为逆向暴力

当心亲子矛盾升级为逆向暴力

更新时间:2024-10-31 20:15:51

  健康导读:在今天的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但通常表现为冷战,容易被人忽视,只有极端事件的发生才引起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弑亲案就是亲子矛盾中最惨烈的表现。

  2009年10月14日,租住丰台区角门的一名15岁女孩用刀砍伤了自己正在睡觉的母亲。女孩的母亲不到40岁,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由于不满女儿和一些男性朋友过多来往,多次责骂女儿发生冲突。女孩觉得心里憋得慌,就趁其睡熟的时候,向她头上砍了一刀,导致后者颅骨骨折。

  2009年2月11日,天津一名15岁的少年因为痴迷网游,不满母亲强行关掉电脑,用铁棍打向母亲的头部和肋部,造成母亲创伤性休克死亡。

  在今天的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但通常表现为冷战,容易被人忽视,只有极端事件的发生才引起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弑亲案就是亲子矛盾中最惨烈的表现。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告诉记者,儿女对父母做出的暴力行为被称为逆向暴力,近几年正呈上升趋势。逆暴力除了肢体冲突和极端的弑父弑母行为,还包括语言上的攻击、出走、放弃等。由于受“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所有的家庭暴力几乎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太容易暴露,尤其是逆向暴力,家长更难以接受,一旦发生,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可能去求助外界。

  冷暴力的罪魁祸首是父母,其中母亲的责任更大些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介绍,逆向暴力在他们的咨询中大约占3%的比例,但实际情况要更严重一些,一些青少年虽然没有诉诸语言或行为,但他们告诉宗春山他们希望父亲或母亲能出车祸“消失掉”,有的则把网游中的目标当做母亲进行射击。

  未成年的子女向父母挥拳、恶语相向,人们多数认为问题出在社会环境、教育体制或子女本身,但宗春山认为逆向暴力更多是家庭冷暴力导致的结果,而冷暴力的罪魁祸首是父母,其中更大的责任人是母亲。

  “暴力行为绝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从身边的人身上学来的。很多人归因于网络游戏和电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远比它们更真实更零距离。一个暴力的孩子往往来自一个暴力的家庭,要么夫妻之间存在暴力,要么父母对子女存在暴力,这个暴力既包括热暴力也包括冷暴力。”

  相对于有激烈肢体冲突的热暴力,冷暴力透过讥讽、冷漠、轻视、疏远等冰冷的手段,给对方的心灵造成很深的伤害。冷暴力往往发生在离异家庭或没有实质婚姻的边缘家庭中,夫妻间的冷战导致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淡漠或敌对。“冷漠最容易产生暴力,别人轻视你的存在,那种愤怒是无与伦比的。”

  母亲会把更多情绪上的垃圾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把逆暴力归罪于母亲?宗春山解释,稳定的家庭是一个三角关系,作为父亲同时也是丈夫的一方如果离异或者淡出,那么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密切,同时摩擦和冲突也就加大了。

  “女人是感觉性的动物,需要说话宣泄,需要有人倾听。她只能把情绪转移到从心理到空间都距离自己最近的人身上,于是子女成了母亲的情绪配偶,本来是丈夫应该承担的东西被转嫁了。母亲会把更多情绪上的垃圾都发泄到孩子身上,说一些什么你不争气啦,像你爸爸一样啦等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冷暴力。虽然没有打骂,但让子女承受了巨大的情绪上的折磨。”

  同时大多数母亲身上还有一种东西,就是对子女的控制,而控制型的父母往往也会产生暴力。“控制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常常没有边界,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很多母亲产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觉得生命被分离出去了,她们希望生命是一体的,于是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宗春山说,控制型的母亲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还能控制孩子,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是反控制的,于是控制与反控制之间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这个冲突就是在重新划清界限,子女通过冲突告诉父母,现在我和你是独立的两个人。但很多母亲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越冲突越控制,只能爆发战争。”

  绝大多数逆向暴力都发生在青春期

  由于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阶段,绝大多数逆向暴力都发生在青春期。这条被冠以“风暴期”、“反抗期”、“危险期”的成长必经之路,充满动荡、不稳定和躁动,就像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快速时期,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分泌,都造成情绪上强烈的波动;同时,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生长,也使青少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人类早期是游牧文明,需要攻击行为。我们的祖先通过狩猎、战争或运动把这个能量释放出来,但今天的文化氛围让青少年生理上的冲动在现实中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你看这几天下大雪有几个孩子在外面打雪仗?学校不给他们机会。一个初二的学生就跟我说,老师不让他们上操场,怕出事,只能憋在教室里。”

  宗春山告诉记者,咨询中心曾经和中科院心理所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未成年人的生存状况,他们发现青少年的情绪指标和重大的生活事件成正相关。

  “这几项情绪指标包括愤怒攻击指数、迷茫指数、抑郁指数和焦虑指数。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大脑对某件事有了判断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是恐惧还是愤怒?是逃跑还是战斗?人的情绪是巨大的能量,但只有在外在东西的刺激下才会产生或爆发。”

  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情绪与外在事件的对应非常明显,呈倒S形,两个高峰值恰好指向中考和高考时期。围绕着考试、家庭、学校、社会给予青少年的多重压力都是他们的身心难以承受的。

  绝大多数暴力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暴力

  暴力习得、来自家庭的暴力和敏感的青春期——三方加在一起极易导致青少年出现攻击行为或逆向暴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逆向暴力行为呢?

  宗春山告诫父母,首先在青春期前不要对孩子施暴。绝大多数暴力孩子是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暴力的,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力量足以与父母抗衡,父母对他们的暴力行为反而减少,但“孩子6岁之前是把父母理想化的,认为爸爸妈妈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就应该这样。如果这期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那么孩子也就把父母的暴力合理化了。”12下一页尾页

  宗春山指出,很多父母打孩子,是因为打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不需要动脑筋,这实际上反映了父母自身认知层面上的欠缺。他们处理问题不愿多考虑,完全是情绪化的,子女在他们的教化下就会习得暴力。

  “其实我们基因里都存在暴力因素,但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发生暴力行为,因为还有后天控制的问题,这里面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如果一个孩子从控制自己中获了益,得到同学、老师的赞赏,再加上社会的约束,就不会发生暴力行为。但在一个暴力的家庭里,孩子觉得自己忍了很久,父母还是那样对待自己,看不到努力有什么意义,那么他最后也会放弃控制。”

  其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他出现的各种情绪波动,父母要学会接受现状,把它正常化,因为它是客观的、规律的、每个人经历这个阶段时都必然会发生的。

  “我们所说的‘逆反’、‘反抗’实际上都含有贬义,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逆反实际上是独立的开始。人如何独立?就是要把‘你’和‘我’区分开。原来他的房间和抽屉父母可以随便进随便看,现在进去要敲门了,抽屉上锁了,他的世界他要做主。父母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就该给他一个空间。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一方面渴望归属,成为社会人,同时又要不断进行自我界定、与他人区分。在家庭中也是这样,如果父母把孩子和自己划清界限看做是独立的开始、承担责任的开始,就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也就没有必要他越跑你越要去抓。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同时给他一些责任。如果一味地把反抗看成是病态的、错误的,这其实是父母的无知。”

  只要父母真心关爱,孩子可以接受因犯错误而受到的惩罚

  面对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气头上的父母打几下屁股、责骂几声算不算施暴?担心造就一个暴力的孩子,父母在管教上会不会变得畏手畏脚?宗春山认为一个逆向暴力事件的发生包括很多原因,个体的人格特点、外在的经历、环境等等因素,一旦都凑在一起危险系数就很大。很多父母一贯责打孩子,责打之后又不进行解释或主动修复关系,情绪就一直积压在孩子心中,长此以往便形成一种能量。同时,如果孩子的性格内向、封闭,这种情绪没有释放的出口,就会构成潜在的威胁。

  “打和打不一样,骂和骂也不一样,这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有些父母偶尔打孩子了,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事后进行弥补,向孩子道歉,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悔意。如果是一个开放的家庭,虽然也打也骂,但每个人心里都不留下东西,打完就完了,中国很多家庭都是这样,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宗春山说,如果孩子能感受到是因为自己做错了受到惩罚,多数可以接受,关键要看父母平时是不是真的爱他、关心他。“平时对孩子就冷漠,动不动就打,孩子肯定不接受。就像储蓄一样,爱是存钱,打是支出,平时放进去很多钱,取出一些没有问题。”

  母亲控制越严越不利于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在很多逆向暴力事件中,子女认为父母唠叨、管得多、压抑自己,教育专家也呼吁家长和学校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但90%以上的父母不免担忧,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若给了他们独立的权力,一旦交了坏朋友、沾染上坏习气怎么办?

  “担心是预支未来的一种压力。会发生吗?可能发生,也不一定会发生。把孩子放到一个更大的有菌的环境中去检验自己的教育结果,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家长需要有这样的魄力。”

  宗春山认为,很多父母对孩子没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没信心,对孩子受到的10年或12年的家庭教育没信心。在他看来,给子女空间不等于放弃,家长可以通过平等的交流继续行使监护权。父母控制越严反而越不利于青春期教育,不如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更容易敞开自己,便于父母了解。

  “就说性教育,如果担心孩子学坏那教育不教育他?你不教育别人就会教育,与其这样不如你来教育,充其量父母的方法不太对头,但不会有恶的东西在里面。担心是一种焦虑,要解决焦虑就要行动,把对未来的焦虑变成现实的教育行动。”

  在咨询中宗春山还发现,一些家长总认为社会大环境太复杂,家庭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敌不过外部环境的影响。他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一切都归于外部原因、社会的原因,家庭教育似乎就无能为力了。实际上家庭是社会的微循环,父母都会把社会的东西带进家庭,学校也不是净土,很难一刀切下去说哪部分问题是家庭的,哪部分问题是社会的。孩子在家庭外部发生了问题首先还是内在出问题了,家庭教育出问题了。”

  另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认为既然青春期存在那么多潜在危险,教育专家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不出差错、平稳地度过这个动荡的年龄段。对此宗春山表示,青春期就是犯错误的时候,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要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犯错误的机会。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犯尝试性错误,就是你告诉我这件事不对,我也一定要去做一做,目的就是证明这么做真的不对。如果大人告诉孩子不对孩子就不做了,那事情不就简单了。我鼓励孩子犯错,最好在青春期之前就犯,因为错误越早犯,成本就越低。如果青春期前父母控制很严,孩子没有机会犯错误,到了青春期自我界定的时候,他就会给你犯一个棘手的大错误。”

  首页上一页12

当心亲子矛盾升级为逆向暴力相关文章:

青春期常见的“异性效应”10-31

男生青春期卫生知识性心理调查10-31

如何打破异性之间交往的障碍10-31

异性青少年交往三宜三不宜10-31

常见青春期性心理有哪些表现?10-31

青春期男女生理变化、心理发展特点10-31

青春期少女性心理成长10-31

青春期性心理三个阶段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