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一次,小玮到小婵家玩,两人先是玩电脑,然后趴在床上看书。后来不知是怎么开始的,两人钻进被子里,拥抱着聊天,然后便开始互相抚摸、亲吻……
>>>相关问答:女人过早性生活严重后果
小婵的妈妈想拿水果进去给她们吃,刚把门推开一条缝,便看见了这一幕。她震惊不已,甚至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本来,孩子有个要好的同性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过,假如他们(她们)太过于亲密,整天搂搂抱抱的话,似乎就变成了令人头疼的事了……
相关阅读: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把情侣匆下爱河仅归结于感情冲动是不够的,重要的还取决于女性的生理节奏.初次偷吃禁果者不少都发生女性排卵期的前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少女失身:有生理原因!
她和她“上床”了
小玮和小婵是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由于两家离得很近,因此她们每天几乎都是形影不离的。
在学校的时候,她们坐在前后两排,一下课就凑在一起聊天,如果有同学开玩笑攻击她们其中一个,她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反驳;放学后,两人会留在教室做作业,做完了就一起回家。
有一次,小玮到小婵家玩,两人先是玩电脑,然后趴在床上看书。后来不知是怎么开始的,两人钻进被子里,拥抱着聊天,然后便开始互相抚摸、亲吻……小婵的妈妈想拿水果进去给她们吃,刚把门推开一条缝,便看见了这一幕。她震惊不已,甚至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晚上,小婵妈妈把事情跟小婵爸爸说了,两人又生气又焦虑,第二天就马上把小婵带到医院,看她是否真的是同性恋。经过诊断,医生告诉小婵的父母:这是同性依恋,并不是同性恋。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应该进行正确引导。
同性依恋是渴望友谊
孩子在学龄前,喜恶还不是很分明,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跟谁都能玩在一起。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也增多,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开始希望和理解自己的人做朋友。同时,在这一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显得自然和安全,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容易带有爱慕色彩,进而出现依恋情结。
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
但这些,其实是孩子渴望友谊的一种折射。
与同性恋是不同概念
广西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赵玮琳在讲述小玮和小婵的事例时,记者也很迷茫:“这两个小女孩的行为,似乎已经与同性恋无异了。”但赵玮琳说,其实两者本质上还有很大区别。
相关阅读:女孩子比同龄男孩早两年进入青春期,身体变化大,从外部体表到内部器官功能,均出现急剧的明显变化。随之而来,出产生了难以计数的烦恼和困惑。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少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怎么让少女摆脱性困惑
同性恋是指正常的生活条件下,从少年起就开始对同性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这既包括思想、情感,也包括性爱行为;而同性依恋是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身理解、生理发育理解、想了解异性的一种心理认知障碍。
也就是说,同性恋者,在幼年时期已表现出对同性的好感和好奇,喜欢观察同性的一举一动,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仍然对异性没有好感。同性依恋则一般在初中开始出现,并且很快会进入两性爱慕期。
乱扣“帽子”会误导孩子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有很深的同性依恋情结,在没有弄清事情的本质之前,家长或老师就给孩子自动扣上同性恋的“帽子”,那么,孩子可能会在茫然无知中走上同性恋的道路。
父母应尽早注意孩子怎样交朋友及交上怎么样的朋友。对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发现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可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有意识地介绍几个志趣相投的男女同学给子女,让他们共同学习、娱乐、交往,以逐渐减少特定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
正确引导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所能做的,是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小圈子;更要鼓励她们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以便发展她们的性别认同感。
若发现孩子在与同性玩耍时出现了接吻、拥抱、互相玩弄外生殖器等行为时,既不能当面粗暴地羞辱责骂孩子,也不要斥责别的孩子是坏孩子或禁止往来,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应让孩子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分散他们对性的注意力,同时要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从道德与心理上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举动产生厌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小编看法:有的家长对孩子上述不良行为采取讳疾忌医、不闻不问的态度,长此以往可能使孩子心理状态畸形发展,长大后更难以矫治,有可能导致真正的同性恋行为发生。
更多精彩推荐:
女人一生与月经纠结多久?
少女失身:有生理原因!
少女注意:乳房怪现象
青年男女热恋心理多变化11-01
家长的“性禁锢”会导致孩子性犯罪11-01
当你性爱后你有啥想法11-01
男女最害怕面对的亲热五个场景11-01
青春期青少年何为逆反11-01
你会选择与陌生人做爱吗11-01
梦见性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特殊意义11-01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密切关注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