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青春期,青少年的性心理往往是最敏感、最神秘的区域。学校、家庭应采取哪些措施帮助青少年应对各种性心理困惑呢?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教师、家长,并邀请了中央教科所的单志艳、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马迎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齐建国三位学者参与讨论。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记者:在采访青少年的过程中,我感到当今的青少年思想观念开放、思维活跃,不少青少年直言不讳地讲述自己遇到的困惑。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告诉我,几个男生为了抢一个漂亮的女孩大打出手,可是自己从来不被异性关注,总感觉低人一等;一位初中男生很小的时候就有手淫的习惯,他非常担心手淫有害身体健康,但又改不掉,于是非常自责;一位高中男生在课堂上问:淫秽作何解释……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会频繁地遇到学生早恋、同性依恋、与异性交往窘迫等现象。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家长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呢?
单志艳:在现代中国,我们大都耻于谈性。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正是因为两性繁殖才使人类不断地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承。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要以自然的态度面对“性”,也应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讲,每个人可能都要经历青春期危机。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会遇到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而且会出现“自我同一性”的要求。这些悄然的身心变化都会使他们情绪易大起大落,而家庭与学校的性教育跟不上,孩子出现性心理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使孩子出现了一些性心理困惑,教师和家长也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成长的烦恼大多源于缺乏引导与沟通。教师和家长对 “性”抱着羞羞答答的态度,或是谈性色变、避而不谈,或是随便敷衍、草率应付。孩子们大多通过同伴、黄色网站、淫秽书报等渠道了解性知识,这些性知识又可能是不正确的。当“暴风骤雨” 的青春期来临时,孩子难免会形成不正确的性心理,也可能会发生早恋、同性依恋等问题。这又怎能责怪孩子呢?教师、家长唯有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一起分析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孩子,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走出阴影,面对五彩斑斓的人生之春。
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记者:学校的心理课程并不能细致到性心理的层面,学生又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很少主动向教师倾诉,这就使教师束手无策。那么,教师该不该关注学生的性心理,学校教育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达到帮助青少年疏导性心理困惑的目的呢?
马迎华:性心理卫生是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充分重视。一方面应整合课程内容,将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毒品教育等专题整合在一起,设立生命教育这一核心课程。有层次、有步骤地帮助青少年树立起积极的健康观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我在某省的调查得知,学校开设了数门与健康有关的专题教育,并零散地分布于各个学期。这样,青少年掌握的知识缺乏逻辑性、相关性,就更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难题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就性心理而言,无端地对异性产生好感、难以把握与异性交往的程度、早恋等都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困惑,或是价值观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青少年多方面地认识自我、客观归因、积极调整自我。
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课程应渗透于人的一生,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部学习中。虽然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青春期教育,但课时非常有限,还无法保证。国外的经验表明,生命教育或健康教育课程被视为一门科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充分课时。充分的课时才能保证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各有侧重的健康教育。
我国目前的心理教师或健康教育教师多由校医、副科教师兼任,专业化水平不高。这可能需要师范院校或医学院校以及其他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充分重视专业心理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或是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学专业,或是加强职中培训,系统地对教师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使教师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提高教师有效地处理与学生交往关系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同理能力,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将生活技能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训练使青少年将所掌握的知识、所感觉到的态度、所相信的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单志艳:艺术地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很重要。有一位生物教师在上生理卫生课时说:“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冠军!”孩子们立刻精神了,并充满疑问。“因为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要历经千辛万苦,只有最强壮、跑得最快、经得起千难万险的精子才能和卵子结合,并跨过一道道关坎,最终成为一个人。”这可谓一箭双雕,既生动地教授了生殖的知识,又树立起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打消了他们对性的疑虑,消除了神秘感,原来生命如此神奇!
未雨绸缪提早教育
记者:一位初中女生讲起了她的故事。“小伟的爱让我感到世界如此美妙,我愿与他共度一生”,这句写在日记的秘密被母亲看到后,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母亲痛骂:“你是不是想男人想疯了?真是丢人现眼!”家长发现孩子早恋,往往态度粗鲁,处理方式简单粗暴。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子女遇到的性心理困惑呢?
齐建国:很多家长对性教育都非常反感,觉得与孩子谈论性的问题难以启齿。孩子很少从父母那里获得性知识。其实,父母最贴近孩子的生活,加之血缘亲情的联系,家长本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应被摒弃,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能够触发孩子的内心矛盾,并引导孩子表现出积极、正确的行为。
家长应坚持未雨绸缪、心理与生理教育相结合的两大原则。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认识到男生和女生在生理、性格、角色等方面的差别;在孩子出现第二性征之前,就要让孩子明白,身体可能出现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孩子将要长大成人。
这样,孩子才能以期待、积极的心理迎接青春期,才能有效地避免青春期危机。
更多精彩推荐:
青春期性敏感:男孩欲自残解脱
12下一页尾页
男孩也会对性丧失兴趣
怎么解决青少年的单恋
首页上一页12
调适自己青春期恋爱中的“小女孩”01-20
儿童成长需要的自由空间01-20
少年期的性心理有哪些变化?01-20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及身体保护01-20
八大心理问题困扰中学生01-20
少男青春期都有哪些性烦恼01-20
青春期男子性心理变化有哪些特点?01-20
90后的女生,为什么如此不珍惜自己?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