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但实际情况是,等父母摸索出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机会已经错过。”近日,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走上成都金沙讲坛,给年轻家长们“传经送宝”。她根据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父母教育孩子的机会,只有12年,12年中,最有效的是6岁以前。她同时指出,孩子从出生至12岁,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青春期时不要离开父亲。
家庭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人的早期成长大致分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李玫瑾说,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剖析许多犯罪者的成长轨迹,我们会发现,家庭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而不是物质抚养,慈爱的父母、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似乎孩子的分数和所读的重点学校就决定孩子的起跑线,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严重偏差。”李玫瑾分析认为,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的成功者、被人们敬佩与记住的人一定具有人类最伟大也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够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情感性格,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二次大战时,一位从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中学校长写给所有老师们一个请求,这也是所有家长们应该听到的话:“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的魔鬼。读、写、算只有在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改变孩子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男孩在接触网络后有些“成瘾”,先后用作业本写了数本“网络日记”,此事被家长发现,烧掉其网络日记并明确表示严厉制止,孩子也答应不再去网吧,但这之后他仍然出现了一次“身不由己”,又去了网吧,家长知道后并没有马上责骂他,可他在第二天竟选择了自杀……伤心的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在没有责骂的情况下孩子仍然自杀?其实,如果家长不烧掉孩子的网络日记,如果能认真地读一下孩子的网络日记,或许早就可以发现孩子存在着沮丧与自卑等心理问题,可是,家长没有这样做。“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家长要有新的教育方法。”李玫瑾表示,孩子小,需要引导,但并不是家长全权替孩子作决定,有权决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头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心中,譬如一些从不懂电脑和网络的家长居然呼吁消灭网络。“孩子是成长中的人,也是大写的人,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和沟通”。
少男少女青春期如何克服性冲动01-20
青春期女孩如何应对性冲动困扰?01-20
女人警惕男人也会有“性缺陷”01-20
青春期发育以及性心理都是什么样的01-20
有关于让人难忘的青春期性幻想01-20
“宅人”的性幻想究竟是本能还是客观需求?01-20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男女各不同01-20
青春期男孩性成熟有哪些表现?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