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如何面对青少年早恋现象

如何面对青少年早恋现象

更新时间:2024-11-01 10:21:09

  如何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早恋现象,已是一个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过去我们一度采取高压政策,强行禁止。就整个社会层面而言,这种做法收效甚微。校园里出双入对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单飞”的孤雁反倒成了“另类”。甚至出现学生以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的报道。现在学校和家长对此问题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管多了怕出问题,不管又怕贻误了孩子。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现状:有些学校尽管知道管不住,但不敢说不管,表面上仍必须做出一副严格管理的样子,私底下却是只要学生不在老师眼皮底下谈恋爱,大家就装着什么也没看见,相安无事;大多早恋的学生知道家长会反对,绝对不会轻易让家长知道,因而大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早恋了。结果我们意外地发现,一个被视为雷池的禁区,实际上意外地成了一个无人管辖区。

  这种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作为家长和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们是否早恋,更要理解孩子们为何会早恋,准确客观地评估早恋对他们的影响。否则就难以对他们进行恰当的辅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早恋现象增多的根源在于性饥饿期延长和性诱惑增多。性饥饿期是指个体从性发育成熟到能够有正常合法的性行为为止的这一段时期。近百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这一时期明显延长。一百年前我国男性的性成熟年龄大约在15~16岁,结婚年龄大约在18~20岁,女性的性成熟年龄和结婚年龄大约比男性早2年。性饥饿期大约为3~5年。当时青年人不仅极少有机会接触到与性有关的文化产品,就连男女之间单独相处的机会都少得可怜。许多青年人虽然生理上已发育成熟,但对性的意识仍是一片朦胧,结婚数年不知如何同房的例子不在少数。现在我国男孩子13~14就出现遗精,女孩子11~12岁月经初潮已是很普遍的事。但现在青年人的结婚年龄却普遍推迟,30岁以上的未婚青年大有人在。在代青年人的性饥饿期一般都在10年以上。可另一方面,现在各种媒体上与性有关的信息比比皆是,从小耳濡目染,想躲都躲不过;男女学生同窗共读,终日耳鬓厮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坐怀不乱,专心学习,孩子们必须承受的心理折磨比成年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那么成年人为什么要反对学生早恋呢?大概出于以下一些理由:

  1.担心早恋是孩子分心,影响学习;

  2.担心孩子无知,做出越轨的事来;

  3.担心孩子幼稚,不懂得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伴侣;

  4.认为孩子前途未定,不宜过早择偶;

  5.传统道德观使然,凡与性爱有关的事都是不好的。

  发现孩子早恋了,家长和老师都会感到十分头痛,不知如何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强烈反对,严厉斥责,硬行拆散,但结果常常不尽人意。有的孩子虽被拆散,却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终生难愈的创伤,有的孩子却是逾拆逾紧密,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其实,如果能针对以上具体的反对理由与孩子一起来探讨解决的方法,孩子早恋问题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么难以解决。

  第一,早恋可能会造成学习分心。但对一个已经早恋的孩子而言,强行拆散也许更令孩子无心学习。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相互激励,或许还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早恋是否影响学习,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论,切忌单凭推测下结论。

  第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持不同的观点。例如,有位在美国进修的中学老师,她的房东是一位单身母亲。房东的女儿是个中学生,经常留男孩子在家里过夜。这位老师出于好意提醒房东,可房东却不领情地对她说:“这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她的私生活!”以美国人的观点来看,这纯粹是一个个人问题,父母不应过多干预,特别是对男孩子,甚至会用赞许的口气说:“Good boy!”大多数中国成年人大概不会欣赏美国人的这种观点。但问题是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在世界文化交融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我们的下一代必然会接受更多的西方文化(包括性文化),这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应该给青少年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减少他们对性的无知和神秘感,增加他们对性行为后果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性行为的自律性,防止非正常渠道性信息对他们的误导。

  第三点,青少年在选择对象时的确不像成年人那样考虑很多现实因素,但他们的情感更纯朴,更少带有功利性。因此,成年人在劝导他们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情感。当他们的情感得到尊重时,更容易接受来自成年人的理性的指导。

  第四点,许多所谓的早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成年人两性之间的恋爱,而只是对成年人行为的一种模仿,是青少年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家长和老师的反映不必过于激烈,除了理解和正确引导之外,也要看到孩子这种行为积极的一面:他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利用这一点,可以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告诉他们什么叫法定结婚年龄,婚姻需要承担哪些责任;也可以让他们明白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对方将来就会瞧不起自己,当然也就不会和自己结婚了;还可以现身说法,使其理解必须到能够自食其力时结婚才可能生活得幸福;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多关心对方,让他们体会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一种索取。对孩子们的这种友谊过多的批评只能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对大人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可能因此对婚恋产生恐惧心理,成年后仍对婚恋行为心有余悸。家长的反应平和一些,教育孩子就会更理智些,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些。

  从道德层面来讲,青少年应该集中精力搞学习,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都不允许谈恋爱,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人有七情六欲,岂是一个道理解决得了的!对早恋的孩子,如其责备他们不听话,不如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行动起来,少生产、少消费一些充满性诱惑的文化产品,还给孩子们一个清洁的世界。

如何面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相关文章:

恋爱要谈多久才好?11-01

90后恋爱,无法面对失去的痛11-01

网恋,隔着太平洋的温暖11-01

破译情侣吵嘴四大密码11-01

哪种异性最能迷倒你?11-01

90后大学生染“心病”社交困惑多11-01

爱情伤神也伤身11-01

你与心上人缘分有多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