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从个案探讨学生心理和道德

从个案探讨学生心理和道德

更新时间:2024-11-23 20:24:37

  现在中学生各方面都显得较成熟,心理状态极易产生不平衡。部分中学生沉沦于“上网”和经济上的攀比,极有可能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类似达不到私欲不罢休的事例时有出现。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刚”的一面,又要有“柔”的一面。所谓“刚”者,则为形态的尊严、法纪的威慑;所谓“柔”者,则是从现代教育理论中,结合实际地提炼出使学生心服口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刚”、与“柔”结合是教育学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教多年来,学生中偶尔会出现个别偷盗的行为,究其原因,是个别学生心理状态失调、私欲严重、道德行为差而产生的。就以最近我所破获的一宗偷盗案件而言,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早晨升国旗时,我班一位学生的书包在短短半小时内被盗,内有手机、钱包、课本等物品,价值约1000多元。接到学生报案后,我立即进行调查“破案”。在了解到当天升旗仪式有一位别班学生在这一时间到过我班教室后,便把这一线索当作第一线索开展。联系该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协同“破案”。当接触到这位学生时,这个学生承认自己是在锁定的时间内曾进了我班教室,却一口咬定没有偷书包。我们不急于学生承认这一事实,在提出未有第二线索之前,该生应是重点可疑的对象,这是第一次的侦察。经过从旁了解情况,我们掌握了另外一些线索,如证实这位学生这一时间是在失盗人桌边走动过;该生知道失盗学生有手机等物在书包里;又如该生近期打游戏机赌博输了几百元;再如该生平时花钱较多,有炫耀自己有钱的行为等。

  根据了解调查的情况,我们开展当天第二次的面谈,在较多事实证据面前,该生显得十分惊慌,但仍不坦白交代偷盗的过程。因为他知道如果坦白交代了这一行为之后,将会使自己的人格尽失,而且又会受到校纪法纪的处分。我们根据这一情况,认真申明坦白从宽且处分后如果能彻底改正,一段时间后可申请撤销处分,前途不会被毁灭的道理。第二次的面谈以政策攻心暂告一段落。当天,第三次的面谈是在进一步证实材料的基础上,由其主动交代的过程。起初他仍心有恐惧,吞吞吐吐,不敢面对,于是我们则用冷言冷语、沉默观察的神态与其对峙,不久之后,他痛哭流涕了,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主动承认了这次偷盗的全过程,并且将赃物原本地归还了失主,被盗学生的家长认为要请公安局来破案,两位班主任只用了十个多小时便告破,使被盗学生和家长感到满意和信服。

  侦破这一学生偷盗案件的过程,让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探讨走进新时代的学生心理状态。当前中学生走进新时代,心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中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平衡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采用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经常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用慈母般的热情,不断地抚平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即使是学生的心理一时平衡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如何解决学生的一次、二次……不平衡的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最艰苦的最细致的最有价值的工作;第二,探讨学生中过多的攀比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问题。

  当前学生家庭中,由于富有和贫困、特困的家庭存在差距,必然产生学生经济上攀比的现象。据初步调查,富有家庭的住宿学生,除了享受一个学期上千元的住宿待遇外,一个月的生活费少则500元,多则达上千元,同时还享受高档次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但贫困家庭的住宿学生只能享受一个学期130元的住宿待遇,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则不足200元,有的只有在100元之内,还有的是靠热心人士资助来解决的,其他的享受基本没有。后者经济上的心理状态必然产生攀比。当然绝大部分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都有艰苦奋斗、刻苦攻读成才的理想,在苦境中拼搏,力争考上理想的大学深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贫困家庭的少数学生中,也必然会产生由羡慕经济条件富裕的学生到自己“搞活”经济的念头,再加上沉迷“上网”、赌博等又需要花钱,钱从何来?往往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念之差,甚至出现屡屡偷盗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有的家庭富裕的学生,由于平时大手大脚花费钱财,家中一时未能给再多的钱时,又要攀比消费,也会产生谋夺他人财物的现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的放矢地当好学生的向导,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虽然家庭富裕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享受,但必须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高度加强教育引导;家庭贫困的学生,应该从“艰苦创业意义深远”的角度激励上进,多思考现在和将来。第三,探讨学生中出现的被盗和偷盗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部分学生偷窃他人财物的目的是为了所谓的“超前享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然会经常把握机会,趁机而入,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真正破门、破箱而偷窃的现象较少,但“顺手牵羊”,一刹那之间偷窃的现象显得较为严重。如:某学生将钱包放在床上,只几分钟就不翼而飞;手机放在课桌内,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偷走等等。类似这样的现象,要破案是较难的。

  我们认为,学生中出现的被盗和偷盗问题必须对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教育:①被盗者由于财物的损失,往往容易产生心理的不平衡,若能破案原物归还,自然是件好事,但万一不能破案时,影响是很大的。对于被盗者,我们也必须根究被盗的原因,如对自己贵重的财物随意乱放,为偷盗者提供偷盗的条件,为破案带来困难,因此要教育被盗学生珍惜爱护自己贵重财物,不能粗心大意地存放。事实证明,珍贵财物随意乱放被盗是较难破案的。②偷盗者偷窃他人财物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偷盗者的心理往往认为只要人不知,无证据是不会出问题的。但事实证明,盗者偷了财物,必然会从各方面有所显示出来,是会被破案的,万一被破案将会毁灭自己的前途,同时还要教育偷盗的学生“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分析,了解现在中学生的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行为的教育。可以起到防范作用,提高教育效率,使德育工作上一台阶。

从个案探讨学生心理和道德相关文章:

青少年过早进行性行为的危害11-23

青春期如何缓解痛经11-23

十不宜 青春期少女应远离11-23

青春期性教育常见的误区11-23

家长要重视的男孩青春期性保健11-23

少男不可忽视的性保健常识11-23

少女的性教育 如何开展11-23

风流少年时性幻想好与坏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