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请了几位同学讲述自己关于自卑的经历,其中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从来不曾自卑,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从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藐视它或是设法唾弃它,恰恰是由自卑逐渐演化为狂妄自大的结果。这种人格不但比自卑的人格更低微,而且更经不起打击,容易招惹祸患……”
(毕老师看到这里,几乎拍案叫绝。该同学如果不是私下里潜心攻读过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就是具有极好的直觉。除了最后几句话略有些绝对化,其余都是非常有见地的。毕老师在这里抄下一段阿德勒的有关论述,同学们看看有无异曲同工之妙。
阿德勒在《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这本专著里说:“在各种显示优越性的行为后面,我们都可以怀疑一种需要极力掩藏的自卑感。这正如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太矮,便踮着脚跟走路以便使自己显得高大一点……他们力图甚至强迫自己保持一种优越感。在此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更加强烈,因为其产生的情景丝毫未变,因为其根本原因依然存在,他采取的每一步都让他更加自我欺骗,他的所有问题也会更加迫切……”)
我再把这封信的下半部引在这里。
“自卑最大的敌人就是勇于面对的人。首先必须清楚的一点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承认了自卑就意味着低下甚至污秽。的确,自卑心过重,常常会毁了一个人,“事事不如人”一旦养成了习惯,人格里所有关于“奋斗”“超越”“我行”的词汇都会被删除。但自卑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自卑是超越他人与自我的最原始的一步。
白岩松和张越,大家都知道呢,他们年少时也曾自卑,也曾在众人面前自惭形秽,这在他们现今豁达自信的台风之中,又有几人能看得出呢?
……”
(抄到这里,我想如果阿德勒老先生活在当世,可能要把这位同学收做关门弟子了。)
再来看一封信。
(毕老师为什么频频引用同学们的信呢?是因为觉得同学们写的实在太好了,比毕老师写的好多了。毕老师读了倍受鼓舞,想必同学们看到这些鲜活的来自你们生活中的信件,更是要会心一笑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的侵袭越来越频繁了。常常抱怨自己的身高不够,外貌欠佳,接触的人和事越多,就发掘别人或能言善辩或长袖善舞或博览群书或笔走龙蛇,总之才华横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青春期的性心理必知常识01-21
青年男女热恋中的心理特点01-21
不成熟心理,爱容易出错!01-21
大学生性行为心态录!01-21
青春期男孩的乳房增大是病么?01-21
一时“性”起,你后悔了吗01-21
年轻人青春期的性心理!01-21
小孩子遭体罚小心长大变性虐待狂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