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读:寒假里大部分大学生“宅”在家的居多,玩电脑看电视成了“主流”寒假活动;不少家长很期望家里的“寒假宅人”们走出去,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
市民张凤莲盘算着,春节大假结束,社区干部要上班了,得把儿子的社会实践表盖好章,让初九就准备回校的儿子好“交差”。
张凤莲的儿子在哈尔滨一所大学读大二,学校布置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一个假期儿子窝在家里不出门,最后这社会实践只好由老母亲托人造假了事。
其实不只是张凤莲的儿子才是这种情况,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寒假里大部分大学生“宅”在家的居多,玩电脑看电视成了“主流”寒假活动;不少家长很期望家里的“寒假宅人”们走出去,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
“娃娃撵也撵不出门”
“这娃娃,读了两年大学读出毛病了,一天到晚呆在家里撵也撵不出门。”张凤莲很困惑。孩子变得封闭,朋友伙伴少,不合群,让家长担忧。
张凤莲和丈夫同在宜宾一家企业上班,没有多少时间来管儿子。儿子沈明一直很懂事,学习上没让父母操心,倒是读了大学后,每年假期爱像闷葫芦一样呆在家里,并且呆在家里的时间一个假期比一个假期长。“这个假期更是一天到晚坐在电脑前,二十天了出门的次数掰起指拇算来也就四五次。”
2月19日,就读成都某高校的大三学生李丽萍起床后看看个人空间里有没有新留言,再点开开心农场,把成熟的动植物收一番,等一切都忙完,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已显示为11:40了。“假期里我基本上是每天上午十点起床,起床后就上网、看片子。有时熬到深夜,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假期我过的日子就像路遥说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李丽萍把自己假期形容成“猪的生活”。一放假,她就储备大量电视电影动漫,开始宅生活。她觉得,辛辛苦苦读了十多年书,马上就面临就业,这样的假期没多少了,好好享受吧!
“我不是宅男,请叫我天才毕加索(闭家锁)。”
“我不是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天冷,我在家宅了一个礼拜了。”
“宅男OUT(过期)了,被窝男泛起了”……
假如你看到这样的帖子,请不要感到意外,其实在不少大学生看来,“宅”已经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标志。男生玩电脑,女生看韩剧或是日式漫画,已经成了大部份宅男宅女假期生活的主旋律。在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中,有4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假期会“宅”在家中。当问到“一般宅在家,你会干些啥”时,有58.8%的人表示会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而选择看书学习(16.2%)、陪伴父母亲人(15.2%)和其他(8.7%)的人则相对较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大部分人觉得外面的社会与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异,真正面对社会感到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做什么好;也有部分人觉得社会上的人大部分很庸俗很势利,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少。
大学生寒假宅人走出家门有多难?
“其实我也不想‘宅’”
“其实我也不想‘宅’”沈明很委屈更烦恼:“读了两年大学,结交了不少良知挚友,但这些同学大都在外省,放假后也各奔东西,与这些同学交流最便捷最经济的就是电脑,所以父母总觉得我坐在电脑桌前的时间多。”
当记者问到沈明与在宜宾的中学和小学时的同学在假期有没有接触时,沈明表示,由于大家都长大了,学业和爱好都有了变化,大家虽然友情还在,但话题却不多,有时的聚会简直变成了酒场,聚了几次后觉得没意思,还不如在家里上电脑与大学同学和网友聊。
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大三学生涂康表示,其实自己也想像那些有钱家的孩子一样去旅游去逛街去购物去见世面。自己在宜宾同学不少,但他尽量不与他们一起出去,因为一出门多多少少都要产生费用。他举例:比如大家去影院看片子,一个人一场片子就得花上50元,还别说加上可乐、爆米花等零食。“同学办招待自己过意不去,想回请自己家经济又不‘允许’。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次数多了自己很自卑也很尴尬,于是干脆选择不出门,在家上电脑看电视看看书,既增长知识又省钱。”
大一学生张明明在假期卖了几天充气气球,她去批发气球,一个气球可以赚一到两元,这样干了几天后,她觉得这种所谓的社会实践很无聊,还不如在家里上上网充电。“我们自己想的社会实践都很‘老土’了,也没有具体的目的性,如果真的有好的社会实践形式,有具体的组织者,我是不愿呆在家里的。”
“我不愿意出门,出门也不知道干嘛!”在沈阳念大学的刘康说,每到假期,跟朋友凑到一块儿首选的活动就是去KTV唱歌。但KTV老是“麦霸”当道,自己只能做陪衬,而且新歌的更新速度还赶不上他们去KTV的频率,所以去多了也感觉没啥意思,还不如待在家里省钱又安闲。
调查显示,有近50%的宅在家的大学生以为导致自己深“宅”在家的原因是由于没地方可去,而且出去了也没事可做。
杨飞儿的父母一放假就催着他到七大姑八大爷三舅妈四表叔家去串串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才有时间回宜宾,大家聚聚增进感情。“可他们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还拉着我参与,说打牌喝酒是社交手段,打牌打得大喝酒喝得猛,这种氛围我受不了,干脆回家看书去。”部分大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读大学了,周围的人把他们看做真正的大人,而希望他们从事大人干的一些事情,包括一些当前并不适合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心生反感,于是躲在家里避而远之。
“宅在家里≠与外界隔绝”
“我在家里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害怕。”就读河南某大学的张成志把李春波的歌词做了修改调侃道。
张成志告诉记者,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无奇不有,电脑在手,足不出户,尽知天下。父母总认为不出门就不能学到社会知识,“其实,他们所谓的社会知识,在网上已经有了N个‘升级版’了,还老土一样奉为教子真经。”他对父母的担忧很不以为然。
“我在家除了看片外,寒假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做自己的就业自荐书,二是与同学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出家门就可以学到的。毕竟马上要就业了,心头慌呀!”大三学生李丽萍说她的同学这个假期基本都宅在家,为就业做准备,“压力大呀!”12下一页尾页
“在家里≠与外界隔绝,这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让长辈不太认同而已。”在泸州一警校就读的大学生汤波认为这是两代人不同的学习观有差异才引来大人的“莫名惊诧”。
在浙江某高校读大三的汪一楠表示,自己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在家都是一个人玩,养成了自娱自乐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更加偏爱一个人的安静氛围。上大学后更是呆在寝室的时间多,天天上猫扑、校内论坛转转,看看军事新闻,下下片子,时间就给打发过去了。一旦习惯了这样,在假期一下改变起来心里就会觉得难熬难过。不过他觉得这样挺好的,“至少没让我成为外星人。”他玩笑道。
“绝知社会要躬行”
“按照每年的惯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暑假或寒假都有到社区实践然后盖章的假期作业。很多家长和孩子往往在赴校前的一两天到社区居委会要求盖章。在这种情况下,很为难,盖吧,觉得违心,不盖吧,又不好意思在这个事情上为难家长和孩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人员说,社会实践流行“突击盖章”让社区工作人员左右为难。
宜宾学院心理学教授吴天武认为大学生应该利用假期走出家门,多参与社会实践。他认为,大学生说到底还只是生活在校园这种小社会,有必要去见识见识真正的大社会。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从小就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状况,再加上中国教育升学制度的弊端,让学生为学业而忙为升学而忙,而社会实践偏少,他们对即将面临的大社会有种怯怕和茫然无措,从而下意识地逃避人际交往,把从外界感染到的压力在内心世界缓解,是他们自我保护、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新型自闭的表现。他表示,假如长期宅在家里,缺乏与人交往,将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就会“宅”掉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宅”掉正确的生活态度,甚至“宅”掉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同时,他指出,“宅男宅女”的心态,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啃老族”的行列。
“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社会要躬行。”市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余建华认为网络上知识丰富,但网络终归是虚拟的,与真正的社会实践、与真正在工作中实际操作是有差距的。据他介绍,他曾经经手招收就业的几位大学生在面试时能说会道,但后来据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并不理想。经调查,原来他们早就在网上了解了面试的相关环节,只是费点心背背就行了,而真正的工作实践是网上没有的,比如工作中如何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就成为大学生就业者一道难题。他建议,大学生要多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多观察生活,特别是注意社会实践中的一些细节,因为一些小细节也许会让你受用终身。他说:“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不要太迷恋网络,有时‘网络也只是个传说’。”
“寒假里,如果社区里能多组织些活动,为小区里的大学生们提供交往平台,又安全又方便,该多好啊,但现在好像宜宾在这方面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强。”一个学生家长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那么社区在假期里能否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功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交流的平台呢?社区工作人员卢女士认为这个建议不失为一个办法,她认为社区确实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方便。
一名共青团工作者告诉记者,作为青年组织,有为大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提供帮助的义务,宜宾各级团组织也确有这样的安排,只是由于寒假较短,又是春节期间,所以效果不明显。团委将与社区、志愿者组织之间沟通合作,力争形成合力,让更多大学生在假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中部分人员为化名)
首页上一页12
90后性爱竟为了“面子”01-22
青春期:手淫心理分析01-22
女学生:考得好干得好不如早点嫁得好01-22
青春期性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调适01-22
青春期的性发育01-22
女孩爱幻想!被强暴?01-22
课堂上脱裤做爱中学生性成熟01-22
青春期 性心理的因素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