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孩子这是怎么了?

孩子这是怎么了?

更新时间:2025-01-21 15:24:21

  健康导读:目前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沟通只限于表面。也就是说局限在一些事物性的接触如:吃、住、行、学习等一些习惯的言语,缺乏真正的内心深层次的沟通,使得两代之间的隔阂加深,产生疏离感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一 孩子这是怎么了?

  A小勇:吃饭时得反复叫他多次,他才迟迟地不情愿的从“网上”下来.嘴里不停地嘟囔和埋怨.甚至根本无视家长的存在,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全身心的投入。有时匆匆地吃上几口马上就不知疲倦地继续与电脑奋战,还有时干脆不吃任家长怎样讲也没用。并把家长的关心视为唠叨与束缚.没日没夜的连续上网,甚至昼夜颠倒。

  B.尚嘉:平时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最好,自从上初二以后就渐渐地疏离了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并且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联系。经常放学不回家到网吧消磨时间。为此妈妈不辞辛苦地找遍了学校附近的网吧,为了阻止其上网常常与他发生冲突,儿子经常对母亲出口不逊恶语相加,并毁坏家中的物品.

  C.大海:以前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好孩子,并且赋有热情及同情心.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好,自从家里买了电脑以后的几年里,他渐渐变得与家人陌生了,好象电脑是他唯一的陪伴。放学后就急忙把电脑打开继续打游戏。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并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出现。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有一次妈妈强行把网线拔掉,他跟疯了似的把妈妈推倒在地,并在妈妈的哭喊声中摔门而去......

  D.李博:曾经被老师同学及邻居誉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如今确不完成作业、时常逃学至网吧。在那里才能找回以往的成就感,才能找回一呼百应驾驭他人的成功感和快乐。致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从班级的前几名滑到倒数几名,心里不堪重负最后厌学导致休学在家.用他的话说这一切都是网络惹的祸。

  E.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自己及家里经常丢东西,他一个月丢了两辆自行车,手机也丢了,家里的名烟名酒也不意而飞.当问及他的时候总是以说谎或搪塞应对.一但揭穿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或是离家出走.他们是把用东西换来的钱都用来打“网游”了。

  F.刘杨:以前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他,而如今足不出户、怕见生人.整天坐在电脑前面并且紧闭窗帘.也不愿和家人及同学交流,如果有人邀请他外出活动都被一一拒绝,并且烦躁不堪。就好象所有人都亏欠他似的。

  以上这些表现是“网络成瘾”相关的现象表征.

  二 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

  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沮丧或是身心、学业、人际、婚姻、工作或社会功能的损伤.“网络成瘾”一词是由美国精神科专家伊万?戈登伯格在1994年提出的。有人把网络成瘾比做是“精神鸦片”。的确它同一些赌博行为、阅读黄色读物、及不间断的买彩票同属“精神依赖”而吸烟、喝酒、滥用药物、吸毒等属于“物质依赖”。两者都会对人的身心乃至人格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改变。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参照相关书籍,总结出以下几点“网络成瘾”诊断方向:

  1 网络几乎占据了全身心。表现为过分对网络的依赖及强烈的心理渴求。回避其他活动及爱好的丧失。

  2 由于过分使用网络导致生物节律紊乱、视力下降、头晕眼涩、怕光及食欲不振、乏力等躯体不适。

  3 如果中断上网会产生情绪波动较大、烦躁不安、易怒易激惹、情感淡漠,有时伴有冲动行为。如

  毁物、伤人、或自残

  4 将学习、生活的一切压力及痛苦只有通过上网才得以缓解。

  5 无限时的延长上网时间,想控制但反复失败。

  6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如学业、工作、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的丧失。

  三 “网络成瘾”所带来的危害

  其一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控能力及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及不健康的游戏难以分辨和抵制。其二 他们追求独立喜欢尝试新的道德生活,摒弃旧的道德载体。而现实生活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部压力却束缚了他们的这种天性和愿望,而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肆意宣泄及释放的出口,助长了他们的叛逆,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感。

  “网络成瘾”造成的躯体障碍:由于长时间上网,睡眠节律紊乱,导致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患:如胃肠神经症、紧张性头疼。此外长时间敲击键盘可引起腕关节综合征;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可出现腰背肌肉劳损、脊椎疼痛变形等。

  “网络成瘾”造成的心理障碍:对网络依赖性表现在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一但停止上网便会产生强烈的渴望与冲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维持,感知觉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缺乏对生活的兴趣和动机,自尊和自信的丧失。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情绪和自我否定的消极体验,促使其再次回到网络中,以逃避现实不愿负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更有甚者为达到上网的目的,骗取钱财违法乱纪造成个人品行方面的问题,乃至人格的丧失。

  四 怎样预防与治疗

  1 预防首先从家庭开始

  如果您的孩子有类似的症状,请您不要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的症状上,这样往往会强化此症状的出现。身为家长首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及青春期发展的特点,探究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注意“引导”而不是“指导”

  2 身教大于言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作为父母首先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一些类似成瘾行为如吸烟、喝酒、赌博等,想让孩子有所提升或改变首先从自我开始。为孩子树立榜样,同孩子一起制定戒断计划实施奖惩恩威并治。

  3 注意有效沟通

  目前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沟通只限于表面。也就是说局限在一些事物性的接触如:吃、住、行、学习等一些习惯的言语,缺乏真正的内心深层次的沟通,使得两代之间的隔阂加深,产生疏离感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据统计积极沟通言语占7%而非言语占55%。非言语信息包括面目表情和肢体语言。12下一页尾页

  沟通由倾听开始。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他言语背后的隐意。积极的倾听并给予回应,让孩子感到他是被接纳的,包括他的无助、愤怒及焦虑。避免抱怨、批评、威胁、刺探和讥笑,并注意目光的注视。

  4 把握你的“角色”使用你的“权利”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会扮演许多角色”。作为家长在你踏进家门的前一分钟把你社会角色的外衣挂在门外不要带进家里。家里没有领导、老师、狱卒,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当孩子遇到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说上几句安慰或鼓励的话而是用你的幽默和非言语的信息向孩子传递爱与鼓励。父亲可以用有力量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把你的力量慢慢注入孩子的潜意识。要知道父亲给予的是榜样与力量。母亲可以用温柔的手摸摸孩子的头,表示你的关爱与包容。母亲给予的是陪伴与宽容。有人说父亲如同太阳而母亲如同月亮。两者缺一不可,在此时父母的支持与关爱是非常重要的。

  5 “网络成瘾”的治疗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博士在1996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第一次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她在对比了DSM-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后认为,网络成瘾在性质上与病理性赌博极为相似,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既然是一种“病”那我们就得治疗。对于较轻的网瘾少年通过家庭沟通模式的改变及专业人士的心理调整与治疗就可以慢慢帮助孩子走出“迷网”。而对于较重的网瘾少年就得通过专门的部门机构进行综合治疗。

  让我们跳出误区:心理调整与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象治疗躯体疾病药到病除。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潜在的提升与改变。

  留给家长的思考:假如全国的网吧全关了,我们的孩子会怎样?

  首页上一页12

孩子这是怎么了?相关文章:

女内裤对男女两性心理的联系01-21

大学生“校园浪漫曲”的必然性!01-21

异性,大学卧谈会的永恒话题!01-21

少女,那迟迟未到的性感觉!01-21

90后早熟女生的“性爱”悖论01-21

青春期心理:手淫心理分析01-21

青春少女该如何面对性冲动?01-21

年轻人青春期有什么性心理!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