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读:据WHO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在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排在第一位的死因,而中学生自我报告的自杀未遂率更是高达1.2%—7.5%。青少年人群自杀心理危机,已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为了一名自杀成瘾少年的新生
心理专家建议制定国家自杀预防策略
2010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从北京开来的T148次列车停靠在了长沙站,一名身着运动服、笑容满面的少年跳上站台。记者不敢相信眼前的他就是曾经的自杀成瘾少年陈明(化名)。他现在就读于长沙一所中专学习,寒假期间在河北一家路桥公司实习,正准备回邵阳老家过年。
五年前,他还是一名高中辍学后混迹长沙街头的“问题少年”,陷入堕落的深渊后,他数次自杀。从2005年开始,本报记者对这名自杀成瘾少年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拯救之路,记者曾三次在他自杀的现场进行救助。在记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陈明逐渐走出人生的黑暗,记者还帮他联系进入了一所中专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据WHO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在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排在第一位的死因,而中学生自我报告的自杀未遂率更是高达1.2%—7.5%。青少年人群自杀心理危机,已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表示,应多观察和关心那些“问题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受到家长严厉的体罚、情感虐待,或在学校遭受校园暴力侵害、恐吓等,均有可能使人在以后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家庭内部良好的沟通和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则能对青少年构成保护,使他们即便遇到严重挫折也能坚强地承受、乐观地面对。
崇拜古惑仔的堕落少年
陈明看上去和普通少年没有什么区别,谁也看不出曾经他是那样的桀骜不驯、自命不凡,和强硬俊朗的外表之下深深隐藏着脆弱的心。
“这次在外实习有许多收获,幸亏当初听了哥哥你的话,要不我现在还不知道在街头堕落成成了什么样子。”2010年2月11日,初回长沙的陈明心情很好,这个他无比熟悉和曾经“用生命打拼”过的城市,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记忆。陈明说,“希望我少时那段黑暗的灰色轨迹,可以给其他社会中的歧途少年带来警示,让他们不再堕入深渊。”
陈明1988年11月出生于湖南邵阳,由于父母感情不和,且各自都忙于赚钱,疏远了与陈明的沟通,他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16岁时便辍学回家。青春期的陈明,特别崇拜香港的“古惑仔”。辍学不久,他只身一人来到了长沙,最初的生活很苦很累,他在文艺路的一家低档酒吧做吧生,工作很辛苦,但一个月八百元的工资,让刚出社会的他感到日子过得还算充实舒服。这是一家长沙最老的酒吧,和后来兴起的酒吧一条街比起来,这里虽环境差一点但价格便宜,来玩的多是一些社会上的小青年,一到晚上这里震耳欲聋的声响,让陈明感到兴奋。
这样的工作让陈明认识了很多社会上的“江湖大哥”,晚上他在酒吧工作,白天就跟一些江湖大哥混在一起,“那时的我们什么都搞,就像香港的古惑仔一样,在街头抢点东西和钱,别人打架要撑门面,我们就去凑人头,只要去了就有钱发。”每次打架现场陈明都冲在最前面,他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
这样的生活让陷入堕落的陈明感到了生活的困惑,并逐渐对人生绝望,渐渐地,他觉得失去了人生目标和方向。繁重的工作加上还经常要受气,陈明的工作状态越来越不好,为此他没少挨经理的骂。生活屡屡不顺,工作频频受挫,举目无亲缺少关心,这让陈明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想到了自杀。
记者三次刀下冒险抢救
记者回想起五年前数次到自杀现场救助陈明的场景,仍然让人触目惊心。
2005年5月21日,记者第一次见到陈明时是在省人民医院,当时是凌晨3时许,一位好心的市民见陈明浑身酒气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把他送到省人民医院急救室抢救,医生抢救时发现陈明随身还带着一把砍刀。在病床前,记者听到一直处于昏迷之中的陈明还不断地喊着“砍啊,砍死他们……”
“醒来以后我在想,我是不是已经死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看到周围哪些熟悉的东西,我想我又没死成,反正世界上好像多了我一个人一样,我是一个多余的人。”这是陈明的个人空间里的一段话,写于2005年9月1日。
陈明主动与记者在网络上聊天,他有时吹嘘着自己的刀光剑影快意人生,有时也发发牢骚说起自己内心的郁闷,高兴时意气风发,失落时就自卑不已。记者通过网络不停地安慰开导他,慢慢地,记者与他之间似乎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信任。
一次,他上了通宵网回到宿舍,从网络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他更感孤独和无助,清晨时分,他吞下了三四颗安眠药。不久之后,他开始感到难受,在快进入昏迷状态时,陈明想到了记者并拨打了记者电话,但他已说不清自己所住的详细位置。记者想尽办法找到他并送往医院时,已陷入重度昏迷。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每日刀光剑影醉生梦死的生活里,陈明爱上一位比他大的女孩何奕(化名),恋爱后陈明的开销更大了,烦恼也随之更大了,他带着女朋友回家见父母,却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陈明跟父母大吵了一架并扬言永不回家,要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
谈恋爱遭父母反对,工作生活也越来越不顺心,2005年8月的一个夜晚,陈明割腕自杀了,这次他比以往任何一次自杀的决心都要强烈,他觉得自己还有些话需要留在世上,临死前他拨通了记者电话,当记者火速赶到了他所在的长沙文艺路口附近时,见到陈明的女朋友,她告诉记者,陈明突然改变主意躲了起来,大家开始在附近寻找,并在酒吧另一出口不远处的台阶上找到了陈明。
鲜血从他手腕的伤口不断涌出,地面早已汇聚了一团凝结成暗红色的血块,看到记者的到来,陈明想跑,被记者一把拉住,“我不想让你看到我们这么窝囊没用的样子,我真的好没出息。”
记者找来一保安帮忙,用力地扣紧陈明的伤口血脉帮助他止血。陈明拒绝去医院。为了防止他再次自杀,记者冒险伸出了自己的手,“把刀片给我,如果你还当我是你朋友。”陈明想了想将刀片放到了记者手掌之中。陈明说:“赵哥,你是我在这个城市最信任的人啦,我真的是个人渣,偷抢打架吃摇头丸什么都做过,我这是在贻害社会,没有人会在乎多不多我一个人”,陈明说着自己自杀的理由语气异常坚定,望着伤口热血直流,他没有一丝恐惧,“我就是希望自己死了,就不会痛苦了,痛死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是一种快乐一种解脱”。看到记者想打急救电话,他立即又从身上掏出了一个刀片又是两刀,根本来不及任何阻拦,记者只好焦急地继续做着劝导工作。12下一页尾页
血越流越多,陈明也越来越虚弱,终于记者夺去了他手中的刀片,将他送往了长沙市七医院,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抢救,医生说陈明很幸运,只差0.5毫米就割断了主动脉,那就根本来不及抢救了。
随后一年中,陈明的各种自杀手段不时出现,每次自杀陈明也会通知记者,每次都惊心脱险。
青少年自杀干预问题引发关注
记者因不断开导陈明,逐渐成为了他的知心朋友,他答应记者不再做自杀的傻事,记者同时还为陈明寻找着各种心理康复的机会。记者联系到了“问题少年”的特训机构长沙快乐成长学校,陈明在这里接受全面的心理辅导和体能训练,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回对生活的信心。
陈明的特殊成长经历也引起了国际NLP高级执行师、灵性成长高级心理咨询师吕艳的关注,对他进行个案辅导,她分析陈明曾经数度实施自杀属于抑郁症。他抑郁的原因,来自原生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他频繁受挫,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内心承受压力的能力太低,遇到挫折就企图通过自杀引起他人注意和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吕艳进一步分析,陈明的轻生念头,最初发生在向父母要钱被拒绝,谈恋爱被反对之后。正是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导致他在成长路上被一种畸形的、张扬而刺激的生活方式吸引,并且模仿,然后深陷其中。
陈明在训练营里认识到了自己是被爱的,学习感恩更让他获得“爱”他人的能力。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人才会是一个心灵健康的人。心理老师不断跟踪辅导之时,恰好陈明的家庭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好转。
国内著名的心理干预治疗师徐敬东为陈明进行过深度催眠治疗后,认为陈明的内心其实是阳光的,他的心理格局是从善的,他渴望被家庭和社会重视,但是在内心的梦想破灭之后,遭遇重重压力,年少的他心理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释放能力有限,在思维的极端难以破解之后,自杀成了许多青少年选择解脱的方式。
徐敬东建议在中国青少年的教育培训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内容,教会青少年正确排解心理压力,并且关注青少年自杀倾向前的各种异常行为,当自杀发生后,抢救脱险只是暂时的,后期的心理康复辅导治疗必须跟进,如果缺乏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后续重视,自杀少年就容易发生第二次自杀、第三次自杀,由此青少年的自杀成瘾症也就产生。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有关心理专家分析指出,因迷恋网络而休学后的孩子,社会认同感最低,他们在父母眼中是多余的,内心往往极其自卑,网瘾少年尤其渴望被理解和认同,应该成为自杀干预的重要对象。
据有关机构统计,自杀人群中有63.5%患有抑郁症,但仅9%在自杀前曾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机构就诊。
“外在诱发型事件往往很难预见,预防自杀应从平时做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建议,应尽快研究制定“国家自杀预防策略”,把更多有关预防自杀、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所有居民、尤其是自杀高危人群,以帮助老百姓了解自杀的原因及识别危险人群的方法等,以便他们进行及时的自助和互助。
在陈明专业课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首小诗,“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黄金好岁月,学习莫贪玩;江无回头浪,人无常少年;从小不努力 ,长大又何为?”陈明说,“我要找回我失去的青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弥补我过去的遗憾!”
首页上一页12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密切关注11-01
你会选择与陌生人做爱吗11-01
家长的“性禁锢”会导致孩子性犯罪11-01
青年男女热恋心理多变化11-01
当你性爱后你有啥想法11-01
梦见性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特殊意义11-01
男女最害怕面对的亲热五个场景11-01
青春期青少年何为逆反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