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早恋,家长用“这样会影响学习,将来难以考上好大学”的老套理由,就能解决了吗?近日,在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等单位主办的2009年“家化杯”《我当小小心理辅导员》心理剧展示评比活动中,记者发现,“考上好大学”不约而同地成为心理剧中解决早恋问题的一剂药方。针对“90后”中学生的特点,专家指出,新时代心理教育还须“与时俱进”。
心理剧被质疑情节太老套
记者在一场关于“初恋”的心理剧表演中看到,一对处于热恋中的职校生正陷入痛苦的纠结,经过心理老师的辅导,女生终于 “幡然醒悟”:“如果真的喜欢他,就应该鼓励他考上理想的大学。 ”男孩在女孩的鼓励下,也义正严辞地表态:“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为谈恋爱而荒废学业。我要努力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 ”
剧情朝着大家预想的方向发展,在女孩的激励下,男孩发奋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剧情好老套哦! ”、“怎么一涉及早恋问题,就要用上 ‘考上好大学’之类的万金油药方啊! ”、“这样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心理教育难道还停留在上世纪吗? ”……台下,一些学生和老师小声议论起来。
心理教育与学生实际脱节
“目前的心理教育或青春期教育确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节。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老师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学校的心理教育与现实生活仍有一定的差距。
最近,她正在本市职校推广一个 “少女护花、健康成长”的青春期教育项目。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推广过程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沈老师告诉记者,“护花项目”就是想在中职校学生中进行危险性行为干预,其中一项内容是发放干预危险性行为的宣传页,内容涉及:什么是性,避孕的具体方法,排卵期怎么计算,如何拒绝男生的性要求等等。
“其实宣传单上印的都是些最普通不过的科学常识,但不少老师、家长一看便大惊失色,大呼‘这样的宣传单坚决不能发,这不是诱导学生吗?好学生都要被教坏了! ’”沈老师说,只不过一页普通的宣传资料,没想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被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宣传单,学生们却对其津津乐道。沈老师透露,在一次家长会中,一位家长看到宣传单后反应相当强烈,当即强硬表态:“这样的资料坚决不能发给学生,我的孩子很乖,根本不懂这些东西。 ”没想到,一旁孩子的反应却令家长咋舌:“这种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网上铺天盖地,没什么大不了! ”
针对“90后”特点多交流倾诉
不少专家表示,心理教育不能浮于表面,老师、家长亟待转变观念,“考上好大学”已难阻学生早恋,这对心理老师、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心理教育观念也须“与时俱进”。
针对中学生异性交往中的现象,本市一些学校开始探索青春期教育新方法。通过自由联想、角色扮演和同伴互助等生动有趣的开放式教育形式,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 “除了开展护花项目外,我们还在部分男生中开展了责任教育。 ”沈老师说。
“方式是次要的,关键是观念一定要更新。 ”上海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老师表示,理解学生比指导、教育学生更重要,要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针对“90后”学生的新特点,教师和家长都要设身处地考虑到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情感特点,倡导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让孩子愿意倾诉。这样,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能消除了。
女孩性早熟约为男孩的9倍01-20
未成年少女因父母不给零花钱卖淫01-20
盘点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误区01-20
青少年过早性行为的三大危害01-20
小孩目睹父母房事后的心态01-20
男性20岁到35岁的性爱过程01-20
青春少女二十岁患子宫颈癌01-20
孩子你不能太早开始性生活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