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几本“黄书”(1)2001-08-1009:25:14
一直没闹明白,为什么有些“坏”书被称为“黄书”。黄是黄帝的黄,也是炎黄子孙的黄;黄袍是皇帝的袍,黄色是皇家的色,究竟打什么时候起,这高贵的黄被贬到了低俗龌龊的阴沟里去的呢?过去闹不明白,那是知识不够,还说得过去;现在应该也算有点阅历了,可还是整不清楚,就只能是读书不求甚解的过错了,弄不好还是智力问题和悟性问题了呢。不过,虽然说不清楚“黄书”的渊源、“黄书”的定义,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个标准的,黄还是不黄,深黄还是浅黄,黄中带黑还是黄里泛蓝,随便翻翻,大抵也无须请教方家,自己总能给出个基本的定性,而且大体错不到哪儿去。可见,有些事情,不用老师教导,也能无师自通的,至于通到什么程度,看个人造化罢。“黄书”的标准,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禁欲时代或禁欲社会里,黄书家族成员包罗万有,可谓涉性即黄,甚至涉情爱即黄,比如咱们的“文革”时期。真的很难想象,那个时候的文学作品真的几乎都不涉及爱情,更别说什么“性”了,有的只是硝烟下的战斗和阶级里的斗争。记得那时候,咱家隔壁有个姑娘,在矿务局所属的一个机电厂当工人,因为努力,入了党还当了标兵什么的,到了二十八九才谈恋爱,结果谈了两年,愣是没人见过那对恋人当众拉过手――咱住她家隔壁,近水楼台都没见过,别人就肯定更没那个眼福了――你说那个禁欲时代有多厉害?其时唯一有点例外的,大概就是浩然的书了,他的《金广大道》写了高大全的爱情,他的写于文革前但在文革中仍被允许阅读的《艳阳天》里有萧长春的爱情,虽然分量有限,却也够其他作家羡慕到死了。当然当然,禁欲时代里的所谓黄书,到了开放时代,大多都变成小儿科了。我下面提到的几本书,之所以被归入“黄书”的行列,除了社会流行评价的影响之外,主要是在我阅读的当时按自己的标准这样自己认定的,并且在印象里留下了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黄色”印记。冯德英《迎春花》。跟现在的青少年的早熟相比,咱的少年时代真是单纯,到了十五六岁,上了高中,才开始接触到一些略微涉及到性和爱的作品。俗话说压迫愈深,反抗愈重,越是不让看,也就越想看。当时有种说法,说“黄书”代表作有“三花”,即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和马忆湘的《朝阳花》。所以就特别想把这几朵花找瞧瞧,结果倒是如愿以偿,求爷爷告奶奶地都找到了也看完了。《朝阳花》最令人失望,个人革命经历回忆录一般,没有给咱留下一点爱情的印象;够得上咱当时“黄”的标准的,只有《迎春花》,因为里面描写了坏人间(特务和地主婆吧?)的偷情,意思是批判,是揭露,是暴光,可咱看到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其实这方面的内容写得相当隐讳,但属于很能让人发挥想象力的那种。有个细节还要交代一下,第一次借来的《迎春花》缺页,书中涉及男女的地方都被有意地有选择地撕掉了――当时这种由老百姓读者自发操作的“删节本”很多,不知“读书生活”淘旧书的朋友淘到过没有――那个瞬间的失望真叫巨大,不知道在心里暗骂了多少声娘。也不好意思再去单独索要那几张别人特别“珍藏”的缺页来读了,只好花费更大的精力四处寻找“全本”,待千辛万苦地寻来了,成见却已经存在了,肯定黄嘛,要不老百姓怎么会自动去做那删节工作呢?
看见了奸夫光着身子01-21
各种各样的RF(十八禁)01-21
一个男人的ZA日记01-21
男人最想要的01-21
鸡蛋与性01-21
牛B你拖走01-21
调戏女服务员01-21
母乳的缺点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