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和“恋”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是只有我们汉语里才有的。这就说明,虽然所谓的“早恋”现象在全世界都有,但是只有在我们中国才会被限制,所以我们才发明出这样一个词来。这使得我们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显得很孤立。
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常识:在全世界所有民族的语言里边,都没有“早恋”这个词。要是硬把它翻译成英语也可以,只能叫做“中学时期的约会”。但是如果不加任何解释,美国人就看不懂,尤其是看不出那个“早”字里所包含的贬义。“早”和“恋”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是只有我们汉语里才有的。这就说明,虽然所谓的“早恋”现象在全世界都有,但是只有在我们中国才会被限制,所以我们才发明出这样一个词来。这使得我们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显得很孤立。
早和恋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你判定双方的性交往已经达到了爱情的地步,双方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已经成熟,已经有了这种需求,他(她)才可能恋,那它就没有什么早晚的问题。5岁小孩互相拉拉扯扯,玩过家家,谁会认为那叫恋?是恋就不早,是早就不是恋。五岁早不早?早。那过家家是不是恋?当然不是。
“早恋”这个词汇,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出来的,过去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最近二十年来急剧的社会变化牵动了成年人的神经。成年人虽然不得不接受青少年提早发育这样一个事实,但还是编出了“早恋”这样一种说法。
青少年呢,由于他们没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所以他们的真实想法被掩盖起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偶尔也有一些中学生从侧面提出抗议,他们说:“你们现在演这样的电视,写这样的文章,可是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根本就顾不上。一天学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搞什么早恋。”可是如果我们问他,那你心里想不想?你的作业再多,你就真的十八小时除了睡觉以外一睁眼就学习吗?绝不可能。我们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我那时学习也不错,也很用功,可我就老想男女之事。我们的子女现在就不想了?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法说。没有一个班主任会允许一个中学生真的说这些话,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教师需要权威,你倘若真的允许孩子向你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你就不敢回答了,你这个老师也就当不成了。所以在这样一种教育制度下,孩子们根本不可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当然,中学老师也和我们争论,说我这些东西最多只适合于大学的教育,中学不行。中学有种种特点,种种难处。我说他说的都对,我没当过中学老师,在这方面我不如他。可是,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咱们稍微改一点点行不行?咱们慢慢地改行不行?一年咱们改一点点行不行?
关于早恋的争论源于四种社会周期的冲突
其实关于早恋的争论源于四种社会周期的冲突,这四种社会周期分别是:
1、人的生理发育周期。女孩来月经早,男孩遗精晚。
2、心理发育周期。男孩出现性梦和性幻想早,女孩出现白日梦晚。
3、社会的受教育周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包括提前就业。
4、社会成熟的周期。从向往异性开始,到真正开始涉性交往,然后到性交往,到恋爱,到结婚,这又是一个周期。
这四种周期倘若同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所讲的一切都不会存在。恰恰是因为这四种周期各走各的路,谁跟谁都不相干、不协调,所以才引起了种种矛盾。
例如,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算早恋?大学生算不算?大概不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教育周期吗?结果你就认为高中生算早恋,初中生毫无疑问算早恋。可是小学生呢?又不好说了。四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就会互相递条子,你说这算不算?你要说算,又不好接受,这毕竟太早点了。其实从生理发育周期来看,应该是不算。从心理发育周期来看,他们只是对成年人、对流行歌曲的一种模仿与试探,他们自己本身并不理解那是什么意思,而且往往很快就过去了。这样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保密,很容易就被老师抓住了,因为他还不懂得这个东西需要保密。你要硬说他们是早恋,大概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至于从社会成熟周期来看,说不客气的,许多为人父母的、为人师表的,自己还没有及格呢。
想让安全套更安全 使用方法有讲究01-20
六大关于避孕的秘密01-20
千奇百怪的古代避孕“良方”01-20
最完美的避孕方法01-20
女性哺乳期怎样避孕才最好01-20
女性特殊时期不宜喝茶01-20
夫妻肥胖,易发不孕不育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