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这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都出现了两项看来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首先,通过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她)已经具有初步独立的自我。也正是在3 岁以后,孩子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其次,通过大人的灌输,孩子已经能够分辨男女并能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这就是最初步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发育到这一步。
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视了这是第一步,而且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人们习惯上把这看作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人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亲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高仓健或毛阿敏,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颠倒过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碍",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严重的可能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如果孩子"不偏不倚"地依恋父母双方,那么这并不是好事。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这实际上跟孩子对父母都不依恋是一样的,容易导致将来"性身份障碍"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这同样可能造成"男不男,女不女",带来"性身份障碍"那样的后果。
许多父母总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当然,真的发展为同性恋的孩子确实为数甚少,但是看看婚恋障碍严重的那些男女,不那么极端的情况都相当普遍。有些小伙子怯于接近女性,有的则有"女性崇拜"或"恐惧女性"情绪,甚至影响婚后性生活。有些姑娘内心企求"丈夫如父亲"式的对象,有的则痛恨自己身为女人甚至扩大为仇视所有男人。追根寻底,都与他们在成长中过分依恋异性父母或谁都不依恋有密切关系。
(实习编辑:徐少华)
男人的那些变态性爱习惯10-31
那夜和继母一起到达高潮10-31
风流老婆把我当成陪练工具10-31
做爱时你了解她的心事么10-31
和前妻半月一次“异性合租”10-31
中国性骚扰居全球第二10-31
女人请慢慢施展你的性技巧10-31
男女房事中 可能会出现的性过敏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