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文化 > 中国性文化 > “中国创造”掀起套套革命

“中国创造”掀起套套革命

更新时间:2025-01-20 05:58:52

  一名技术专家专注地往安全套内注入黃色模拟体液,同时浸入白色模拟病毒液体(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的模拟品)中。几分钟后,其中有几只避孕套內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专家解释这是白色模拟病毒液体穿透了这几只避孕套外膜而直接渗入避孕套的內部,并且与模拟体液发生混和而产生了明显的显色反应。随之,围观者大惊失色,发出一片惊呼声。这是发生在10月中旬刚落幕的第十届深圳高交会现场上的真实一幕。令人观者奇怪的是这一现场模拟实验中为什么还有几只避孕套内的液体没有发生变色呢,专家解释是因为病毒液体沒有能够穿透安全套,该避孕套成功阻止了白色模拟病毒侵入,眼前活生生的情景,使观者对这种避孕套兴致大增,纷纷咨询,踊跃填写自己相关信息。现场的防病毒穿透试验中这神奇的成功阻止了病毒入侵的避孕套就是烟台四维生化应用自有专利技术研制生产的首批新型安全套,是完全不同于实验中那几只被病毒入侵的几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传统型避孕套。

  该公司的自有专利技术生产的新型安全套,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属于真正的“中国创造”产品,它具有避孕的同时能防病毒的独特功能,重新界定了“避孕套”产品的内涵及外延,甚至引发了同行业行业标准的重新制定,掀起了安全套生产的新革命,必定对国内乃至整个国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观念革命:避孕套≠安全套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避孕套就是安全套,或者安全套等同避孕套,其实两者大相径庭。烟台四维生化副懂事长吴敬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两种不同的产品,两者的技术标准、使用的材质不同,决定其目的和用途不同,“避孕套”是计划生育用品,以避孕为目的,这也是传统避孕套的最大的特点,它们仅对衣原体、支原体等病菌能够有效阻隔,并不能有效防御乙肝、艾滋病、性病等纳米级的病毒。是什么导致避孕套不安全呢?这是因为,天然乳胶材质本身的天然裂隙在5000到70000纳米之间,但艾滋病病毒的直径仅为120纳米,人类乳头瘤病毒直径在45至55纳米之间,乙肝病毒中大球形颗粒直径为42纳米。各种病毒的体积远远小于天然乳胶的自然裂缝,即使是正确使用避孕套,还是有可能感染上性传播疾病。他还提醒强调“避孕套”改称“安全套”,是一种很不科学的误导,生产厂家、销售商应强制性在商品命名方面把“避孕套”和“安全套”区分开来,提醒消费者注意。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同样表示,避孕套改称“安全套”,导致了高危人群在由此产生的虚假安全感下拒绝改变高危行为,还会诱惑更多的人有恃无恐地参与性乱活动,特别是对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因为“安全套”教育只重人的生物属性,轻人的社会属性,只讲“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就从心理上解除了他们对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的畏惧,其后果非常严重。

  烟台四维生化研制生产的新型安全套使消费者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的错误观念,引发了避孕套观念的革命。

  技术革命:使避孕套安全起来,等于安全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显示,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为16.7%,《英国社会科学医学杂志》报告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高达31%。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共同组成的科学特别小组,于2001年7月20日与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HS)联合发表的报告中说: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避孕套能够预防大多数性传播疾病。该特别小组检查了乙肝、艾滋病、淋病、衣原体、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等9种性传播疾病,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防止任何一种性病传播。可见,传统安全套毫无安全可言。

  而目前,国内传统避孕套生产在不安全之外还有一个很不光彩的名字——外资品牌加工厂。国内避孕套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技术专利,而基本沦落为清一色的加工型企业。很多国际知名的产品,都在国内或者东南亚地区的工厂生产,而后贴上外资品牌进入市场销售。现有产品的主要技术、材质已应用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这种停滞不前导致避孕套产品市场存在很严重的“同一性”,中国的生产企业也只能成为外资品牌的贴牌生产厂家。

“中国创造”掀起套套革命相关文章:

古代性文化_性商的文化渊源(一)-性商01-20

古代性文化_手淫的防治历史-手淫01-20

古代性文化_左神论“性”衰-性爱01-20

古代性文化_敦煌性文化—揭秘-性文化01-20

古代性文化_敦煌性文化-性文化01-20

古代性文化_性文化 古代皇帝婚前的启蒙-性文化01-20

古代性文化_《十问》-性爱01-20

古代性文化_人类原始性禁忌-性爱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