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急救知识 > 预防野蘑菇中毒,小心四大误区

预防野蘑菇中毒,小心四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4-12-29 02:42:03

  野蘑中毒主要原因是食用有毒荤类而引起的,中毒严重者可引起生命危险,为了避免中毒,很多人容易陷入下面4大误区:

  误区1高温煮沸可去毒

  不少人认为,通过高温煮沸能将野蘑菇中的毒素破坏,只要煮得时间长一些就没事了。其实不然。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其毒性成分。

  误区2加放大蒜可解毒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流传着大蒜解百毒的说法,所以,很多人习惯在煮食野蘑菇时放大蒜来解毒。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大蒜中的主要成分是蒜氨酸及蒜辣素等。实验证明,这些成分虽然对某些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毒蘑菇中的毒素并无任何分解作用。

  误区3银针可验毒

  长期以来,民间有用银针来验毒的习俗。其实,这种方法很不可靠。因为银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遇强酸、强碱、盐、氧化物等一般都不发生反应,仍保持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很难变黑;只有放久了,银器的表面才会慢慢变暗发黑。这是由于空气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等气体,银遇到这些气体就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或氧化银。但银针对一般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硫化物、砷化物是无法检出的。如果毒物不含硫及砷,比如毒蘑菇、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时就不会发生反应。有毒蘑菇的毒性物质主要是生物碱类,它与银针根本不起化学反应,即使浓度再高也无法验出。

  误区4轻信不科学的识别方法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人以为只有颜色鲜艳、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事实上,色彩不艳、外观并不好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蘑菇毒性极强。还有人以为不生蛆的蘑菇有毒。实际上,着名毒菌——豹斑毒伞常生蛆。可见,人们用肉眼是很难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的,只有用专业的方法才能识别。

  作文库知识百科温馨提示一旦野蘑中毒,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洗胃或者及时咨询医生。

预防野蘑菇中毒,小心四大误区相关文章:

儿童烧烫伤怎么急救12-29

宝宝晕车怎么办12-29

孕期发生小腿抽筋怎么办12-29

急性附件炎该如何急救处理12-29

冬季运动扭伤怎么办12-29

脑淤血患者发病如何急救12-29

女性特殊时期该怎么用药?12-29

孕妇意外流产如何急救?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