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 自卑易衰老 “4加11”方法帮你告别自卑心理

自卑易衰老 “4加11”方法帮你告别自卑心理

更新时间:2024-11-01 20:25:07

  目录:

  第一章:自卑的人老得更快

  第二章:克服自卑的4大方法和11大法则

  第三章:小贴士:专家解读人们为什么怕老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自卑心理,但是你知道吗?自卑的人老得更快哦,那么自卑怎么办呢?人们为什么怕老?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下面小编给大家支招,给有自卑心理的人推荐一些妙招,让你轻松甩掉这样的心态!

  自卑的人老得更快

  人至暮年,生理功能减退,适应能力下降,身心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这就叫衰老。然而有些人并非年老长者,却似垂暮,生理性衰退提早出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早衰。早衰与衰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促发早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种长期隐匿于个体的自卑心理,就是加速这一病理进程的催化剂。

  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到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自卑的人,常感疲劳,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效率,缺乏生活乐趣。

  自卑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而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应地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生白发,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下,这就是衰老的征兆。也就是说,自卑这种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心理,促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己衰老的进程。

  摒弃自卑心理,首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其次要尽量扩大生活领域,多接触人和事,广交朋友,建立友谊。在交往中,通过别人的启迪、诱导、说教、帮助、咨询等,会使你茅塞顿开,心理得以矫正;同时在爱人和被人爱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克服自卑的4大方法和11大法则

  美国着名的成人教育学专家卡耐基发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某种经历诱发生成的。既然是后天,就是能克服。卡耐基还说:“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包括我自己。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已。”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往往对于人际关系格外敏感,也就是人家说的“脸皮儿太薄”。从心理学上讲,这类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怎么看,而对自己缺少应有的自信。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紧张的心理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几乎看不出明显的“症状”,而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却常常表现出脸红、心跳加速,甚至嘴唇打颤呢?

  某女士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讲,在学校学习乃至后来参加工作,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她生性胆怯,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开口讲话就脸红。有时不得不随单位或是丈夫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是她总是感到非常不自在。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在年初,单位要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其中一关是“施政演说”。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最后只好放弃。

  她的专业和资历绝不比人差,然而就是这个由“胆怯、害羞”组成的自卑拖了她的后腿!其实可以说她的“想法”拉了她的后腿。同时,心态的不开放、想法的单一性也是造成她自卑的主要原因。

  要想克服胆怯、害羞的种种不良表现须先改变心态,然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试和训练。

  克服自卑训练法

  方法一: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方法二: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则表露出的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方法三:当众发言

  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

  方法四:众人面前显显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试着在你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在较空的车厢里来回走走,或是当步入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并选前排的座位座下,以此来锻炼自己。

  增强自信心的11大法则

  人人都能忍受灾难和不幸,并能战胜它们。有人也许不相信自己能办得到,可是人类有强得惊人的内在源泉。只要我们加以利用,便能引领我们度过难关。我们较自己所想的更坚强。

  法则1:首先对自己抱有希望。如果你连使自己改变的信心都没有,那就不要再向下看了……要对自己宽容,并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到。

  法则2:表现得好像自信十足,这会使你勇敢一些。想象你的身体已接受挑战,显示自己并不是全然的害怕。

  法则3:停下来想一想,别人也曾面对沮丧和困难,却克服了它们,别人既然能做到,当然你也能。

  法则4:记住:你的生命是以某种节奏前进,你若感到失意消沉,无力面对生命,你也许会沉至山洼的底部;但是你若保持自信,便可能利用当时正扯你下坠的那股力量,跃出洼谷之外。

  法则5:记住:夜晚比白天更容易使你感到挫败和气馁。自信多与太阳一道升起。

  法则6: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法则7: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自信,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法则8:克服局促不安与羞怯的最佳方法,是对别人感兴趣,并且想着他们。然后胆怯便会奇迹般消失。为别人做点事情,举止友好,你便会得到惊喜的回报。

  法则9:只有一个人能治疗你的羞涩不安,那便是你自己。没有什么方法比“忘我”更好。当你感觉胆怯、害羞和局促不安时,立刻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如果你正在演讲,那么除了讲题,一切都忘了吧。切莫在意别人对你和你的演讲如何看。忘记自己,继续你的演讲。

  法则10: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

  法则11: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充分准备,便不会害怕。

  小贴士:专家解读人们为什么怕老

  对老的16种偏见

  “老”,为何不招人喜欢呢?美国老年者学者戴安娜·哈利斯和威廉·柯尔总结了人们对老年人的16种偏见。

  1.所有老年人都是一样。只要老了,他们之间的行为价值就会毫无差别。

  2.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很孤独,并且遭其子女遗弃,孤苦无依。

  3.跟年轻人比,更多的老年人得了重病,长期卧病再床。

  4.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5.大多数的老年人没有学习能力。因此,不必费心教导老人新知识和技艺。

  6.大多数的老年人没有性能力,而且也对性没有多大兴趣。

  7.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怕死。

  8.老年人工作效率低,生产力低。

  9.大多数的老年人脾气不好、没有耐力,而且容易动怒。

  10.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迷信宗教及神明。

  11.大多数老年人经济环境贫困。

  12、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希望跟子女同居一处。

  13、老年人最大的嗜好是睡觉和看电视。

  14、老年人都是重听型,因此跟老年人讲话必须大声喊叫。

  15、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对政治无兴趣。因此,他们比年轻人更少参与政治。

  16、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或应该)住在养老院或类似机构。

  如果这些偏见都是真的,那么老年整个就是一个“悲惨世界”。不过,这些说法大多没有什么根据。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似是而非”的。

  现在不到85布恩那个妄自称“老”

  接下来,告诉您一些有根有据的事情吧。

  在1994年以前,对人类年龄的国际标准划分是这样的:0~14岁为少儿人口;15~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中国的划分标准是60岁);65岁以上是老年人口。

  到了20世纪末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素质和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后,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下列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样一来,不到75岁还不能跟“年轻”二字脱离关系!

  到了2000年秋,在阿根廷召开第五届全球老龄大会,有六百多个国家的一千三百多人出席。这次会上首次提出“第四年龄”的概念。怎么说呢?第一年龄是指幼年和少年时代,成长期年龄段。第二年龄是指青壮年时代,劳动年龄段。第三年龄是指60~85岁,低龄老人,户外活动型老人,老有作为者。第四年龄年龄是指85岁以上,高龄老人,户内生活型老人,需要关照者。这个第四年龄才对应的是我们偏见中的“老人”:他们一般普遍带有三种以上的疾病,自理能力比较的差。

  衡量一个人老不老,有四种客观标准:第一,年龄时代;第二,生理年龄;第三,心理年龄;第四,社会年龄。中国的规定是:人到60岁就是进入老年期了(这在各国是有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定为55岁,发达国家定为65岁,日本则定为70岁)。但是,这是仅就年代年龄而言的还有另外三个领域可以由我们掌控。我们完全可以“人生六十始,其实正当年,八十也健康,百岁不稀罕”,可以“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

  “老”意味着“失去”吗?

  所以说,年轻与否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关键是怎么从心态上不怕老。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怕老的核心是“害怕失去”。比如 ,身心健康的丧失,经济独立的丧失和家庭、社会关系的丧失,生存目的的丧失。有时还要加上智慧、生动的感情。动人的容貌等的丧失。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在老年期确实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情况。

  其实“老”并不等于“失去”。我们不要把老年期看成是丧失期。

  第一。在这种观念里,成(壮)年期被视为人生的最高峰,被树为人生价值的标。然后除去所丧失的内容就成了老年期。这完全是从数量的观点老考虑问题。然而,老年期就像幼儿期、儿童期一样,是独成一体的世界,并不是做了“减法”之后的成年期。

  第二。老年期的本质并不在于“丧失了什么”,而是“如何理解和对待丧失”。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老人会灵活的针对丧失的情况,针锋相对的接受挑战。当然,也会有人陷入绝望的深渊,意志消沉。不管怎样,老年期不应该被静态地看成是丧失期。我们要了解那些生动事态的实际情况,“老人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这一生动的过程。

  只要正面迎击,针对各种丧失就能见招拆招。针对身体健康丧失的积极措施,就有注意血压,坚持慢跑或快跑,均衡饮食等。为了不使脑力衰退,可以经常使用脑力,参加老人学校等学习活动。针对经济上的丧失,可以不那么快把财产转让给子女,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继续存款。针对与家庭、社会联系的丧失,可以经常去看望子女,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针对生存目的的丧失,可以开拓兴趣,尝试参加各种活动或聚会。

  而且,有人还总结了许多“老有老的好”,给我们更多不怕老的理由:更潇洒了,更坚强了,爱得更深了,变得更像自己了,变得更关心他人了,当爷爷/姥爷或奶奶/姥姥了,世界更宽广了,目标更明确了,精神生活更活跃了。。。。。。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自卑会让人老的飞快,因此必须树立自信心理,如果你还有自卑心态,赶快试试小编以上推荐的这些告别自卑心理妙招吧!(文章原载于《生活与健康》,刊号:2011.12.30;《健康管理》,作者:阮芳赋;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库知识百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自卑易衰老 “4加11”方法帮你告别自卑心理相关文章:

太爱干净?或许你病了!11-01

中高考前毕业焦虑症 减压这么做11-01

医生怎样对待危重病人的心理11-01

教你如何看鞋识男人11-01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11-01

职场稀奇减压方法11-01

女人最常得心理疾病:焦虑忧郁症11-01

有这特点的男人竟是软饭男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