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下面是来自一位母亲的讲述:
我的女儿佩姗今年14岁,读初二。她和同桌思思特投缘,两人性格、脾气、爱好都相似。每逢礼拜,不是思思到我们家做功
课,就是佩姗跑到思思家做作业。作业一做完,两人就尽情玩耍。有次吃荔枝,佩姗剥去外壳先喂思思一粒,思思用同样的方法喂佩姗一粒,非常亲密。有一天,思思又来到我们家做功课,到了晚上,她俩关上房门睡在一个被窝里,枕着同一个枕头,悄悄话说了几个小时,我三番五次地制止,可都不管用。
她们简直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难道是“同性恋”?
专家点评指导:
有时两个女生或者两个男生特别要好,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对其他人的介入还不高兴。一些对父母、老师不能说的“秘密”,也可以相互交流。这在女同学中更突出。她们并不是同性恋,而是青春少男少女同性依恋情结的表现。
儿童过渡到青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
青春萌动前期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促膝长谈悄悄话。同时,他们又处在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
青春期同性依恋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把男女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一概斥之为“同性恋”。同性恋有生物学上的原因,而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就发展到两性爱慕期,不会成为同性恋。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怎样交朋友,发现他们有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可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循循善诱,鼓励孩子加入到其他同龄男孩女孩人群中,扩大交往的范围,多交朋友。最后还需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使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外国专家小实验帮你认识抑郁11-23
心理疾病自我治疗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1-23
小心这些心理病毒腐蚀你!11-23
年终焦虑症 要提前做好心理调试11-23
女人有这种想法易毁了自己11-23
失利不等于失败11-23
颜色效应:蓝色治失眠 紫色祛烦躁11-23
怎么才能抚平心理的创伤?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