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也影响到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因此一些青少年总是会感到特别的困惑,也特别迷茫,不知道生活、学习的意义何在。而且看到社会上穿金戴银的人们,又有些许的向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浮躁的心理。那么,怎么摆脱浮躁的心理呢?
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在进行着大调整,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 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 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出现急躁的心态,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 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 ,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孩子立长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 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 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这种 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 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 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 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 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 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 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 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好榜样,与其让孩子向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学习,不妨把自己当作是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形象,让孩子跟着自己学。这时候家长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这样孩子学着学着浮躁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10-31
自信者要有具体的目标10-31
大一新生应怎样度过心理适应期10-31
花几万块成本上大学值得吗?10-31
春梦无错——关于怀春女孩的心思10-31
颈椎病“盯”上中学生10-31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