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童 > 教育孩子 让他知道体贴家人

教育孩子 让他知道体贴家人

更新时间:2024-11-21 22:04:51

  目录:

  第一章:教育孩子 让他知道妈妈也会累

  第二章: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第三章: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过分的疼爱就让孩子教育起来变得特别的困难。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让教育孩子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孩子 让他知道妈妈也会累

  一位朋友经常向我抱怨青春期的女儿不好管,管教多了怕出意外,管教少了又怕走歪路。昨天,她向我描述了这么一件事情:女儿平日里住校,周末才回家。女儿每次回家,朋友都会为女儿准备水果、零食、药品等,足够一周的储备。这周有些例外,朋友周日下午才出差回来、非常疲倦,但考虑到女儿,依旧按照往日那样忙活。正要出门时,女儿发现妈妈并没有按时准备好东西,于是发起脾气来,最后,还是朋友服了软,再次满足了女儿的要求。

  事后,朋友心寒地说:“女儿没有一丝感动,相反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好像知道强硬起来父母也只得按她的心意办事。”我的这位朋友是在机关工作,平时工作不算特别繁忙。平日里,只要是她认为母亲该做、或者女儿要求的,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为了女儿,工作中的很多机会她都无奈地放弃了。自从知道身边同事的孩子离家出走后,她再不敢与女儿硬碰硬,可是女儿并没有成为她想象中的样子,甚至不算听话。每每想到此,朋友心中便无限委屈,难道自己真的哪里做错了吗?

  如今人们早已脱离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开始重视内心世界的感受。尊重,首先要平等,过于高大或者矮小都不能了解对方的全貌。青春期这段时期,恰恰是人一生中对于尊重、平等这些概念最为追求、最为敏感的饿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渴望父母从人的角度上平等对待。于是,当妈妈不顾自己给予孩子面面俱到的照顾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冷漠的无视。被伤了心得父母,在抱怨孩子不懂事的同=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下如何做而不是如何给予呢?

  只有平衡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平衡了付出与获得时,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

  既然是人,就会生病、劳累、心情不好,在孩子面前要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硬撑着去扮演母亲、

  父亲的角色。我妈妈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凡事包办,永远不在孩子而前表露情绪,即使生了病也总是一副“妈妈没事”的模样。以前的我并没自太多的感动,相反,如此TJ出的母亲,如此坚强的母亲反而总让我有种受伤害的感觉,过于被保护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好。

  德国心理学家伯格·海灵格教授在其着作里有过这么段话——“我们所处的关系,我们经历到的愧疚和清白,首先是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不断地变换,使我们所处的关系中有个让人产土愧疚和清白的基本动力。”父母和孩了的关系也一样,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去考虑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地付出白己认为有用的,并坚信自己有权利去要求。这本身就是种不平等的关系,只有父母俯下身去,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自己需要什么,也聆听孩子需要什么,乐于接受孩子的给予,不再扮演钢筋铁甲的超人父母,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理解父母的辛苦。尤其是职业母亲,无条件的付出如果换不回儿女的懂事、优秀时,父母内心的委屈会无形中释放给孩子,强迫孩子接受内疚、负罪的消极极情绪体验,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本来,妈妈出回来,略为疲惫的这一刻是孩子为父母付出的好机会, 长久以来母亲的奉献定位和孩子的接受定位束缚了母女的活动。与文章开头的妈妈交流后的一天,她告诉我,自从我们交流后,她试着平等地和女儿交流,遇到事情和女儿商量、分享,女儿还给她出过不少好点子,前几天她发烧还吃到女儿亲手煮的面条呢。

  她感叹道:“以前总认为给女儿打点好一切,她就该听我的话,按我设定好的通路前进,完全忽视了女儿。大量的时间花费迫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工作上的很多机会,也亏待了自己。”

  女儿惊人的变化

  朋友给我举了几个小例子,让我也同分享了她女儿的变化:“从前不管加班有多晚,她回到家,看到的都是女儿气嘟嘟的小脸,还总是说:“我给爸爸打电话告状了,你又不管我。而现在,女儿会体贴地端上一杯水,然后向我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一点也不让人操心;从前女儿做错了事情,就会劈头盖脸地顿骂,女儿则据理力争,家里经常硝烟弥漫,而现在,女儿没有了抵触情鲻,会主动过来和我

  一起分析,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母女的感情是越来越好。女儿变得听话懂事了,我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放在工作上,前阵子还去北京学习呢,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最后,她总结了一句话.“以前总听说‘教学相长’,其实,父母和子女也是一样,在教自子女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女儿很好地给我上了一课。”

  在职场奋战的妈妈们,对待子女除了爱心、耐心,还需要平等、尊重。试着与孩子交流,试着孩子为您付出,爱的双向流动会让双方的爱更加充盈。相信您的孩子,有您这么优秀的母亲作为掌舵手,他一定能够成为您心目中最优秀的人。而同时,良好关系的建立,一份耕耘两份收获,没有了后儿的困扰,相信您在职场上会更加如鱼得水。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有不少父母找我咨询。他们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根本不受约束。”“我儿子人来疯,不听话,逆反心理强。”“我女儿太任性,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一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发脾气,哭闹不止,谁说她都不管用。”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而父母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劈头盖脑地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能够缓解一时的局面,但是过不了几天,孩子的任性又会发作。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们先来看看“任性”的成因:

  1. 孩子模仿

  当家庭成员或亲友中有人表现出任性,而孩子不止一次亲眼看到此人任性的表现,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例如:星期天全家一起出外游玩,表姐非要让姑姑给她买个洋娃娃,姑姑说家里已经有很多了,但表姐不依不饶,哭着闹着非要姑姑给她买。最后姑姑迁就她,满足她的要求。雯雯看到这样的结果,觉得自己以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问爸爸妈妈要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以来,姑姑纵容表姐的行为就对雯雯起到了一个“模仿任性”的作用。

  2. 家长溺爱纵容

  在现在这个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里,很多孩子任性的行为都是家长溺爱纵容的结果。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例如:有的孩子挑食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迁就纵容的结果。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任性,没有同情心。

  3. 家长对孩子过分严格或不尊重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这些家长内心的确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持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还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动不动就斥责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为了保存面子就会产生任性的对抗行为。还记得“北京大兴亲情灭门案中,那位亲手杀了自己六位亲人的李磊交代,作案起因是父母从小对他管教过于严厉,非打即骂,他从小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年少离家出走时就有杀人的想法。

  了解了孩子任性的成因,下篇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教育任性孩子的方法

  上篇我讲了3个孩子任性的成因,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教育任性的孩子:

  1. 设定清晰的界限。

  你的孩子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做。例如:不能独自过马路;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不可以挑食,等等。孩子们真正想要知道明确的界定,一旦规定严格确立,大多数孩子会遵守规则。

  2. 不要用威胁口吻。

  不用威胁的口吻,但要至始至终贯彻你的规定。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收拾玩具,你可以警告他不收拾整齐就没有晚饭吃,但是当你让步而让他吃饭时,你就向他发出了一个信息,你说话不算数。你应该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你的孩子:“在我们家,绝对不允许挑食。”但不要说:“你再不吃我就不爱你了!”或者“你再不吃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3. 确定一些能产生积极效果的合理的惩罚

  有的家长用“做家务”当成一种惩罚,这样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你的孩子做家务是应当的。你可以用“减少看卡通片的时间”,“设立处罚区,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罚站或罚坐”,等等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一定要注意的是: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任性时,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他的任性行为。例如:聪聪跟妈妈去商场购物,在玩具区玩了很长时间。妈妈告诉他时间不早了要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离开。这时候妈妈可以说:“走,我们去坐地铁吧”,或者“你喜欢的卡通片就要开始了”。他可能就会答应跟妈妈回家。

  5. 给你的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让你的孩子多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耍。让他融入群体生活,因为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孩子在伙伴中一味的任性,他很可能就会被孤立。这样他渐渐的就会明白在群体中只有通情达理,善待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任性就会被淡化。

  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需要家长认认真真下一番功夫,而且首先要矫正自己,切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最后,在这里我列出“管教孩子的五个原则”供父母借鉴:

  第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第二、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后

  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

  第四、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

  第五、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

  其中,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这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孩子对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孩子早期对父母权威的看法,将成为他以后对学校管理者、执法人员、雇主以及其他共同生活工作的人的态度的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在15岁之前,经常违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权威,那么,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他会对父母希望他接受的价值观和信仰嗤之以鼻。如果父母不值得尊重,那么,道德,国家,价值观和信仰都不值得尊重。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家长的育儿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但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的是非观念。

  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结语:教育孩子不能过度溺爱,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和忍让家人,当然也不能过分的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刊号:2012.03,作者:袁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库知识百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教育孩子 让他知道体贴家人相关文章:

孩子的行为告诉你缺什么营养11-21

如何吃药 儿童用药的三个常见误区11-21

小孩皮肤过敏怎么办 宝宝远离过敏这样做11-21

宝宝喝牛奶会上火吗 喝牛奶注意事项11-21

儿童夏季补水喝得要有道理11-21

望闻问切 家长学会为宝宝探病11-21

婴幼儿辅食 宝宝需要及时补充这些营养11-21

孩子智力低下怎么办 做这些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