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之道 > 女人宫颈疾病的那些常识

女人宫颈疾病的那些常识

更新时间:2024-11-23 23:51:14

  对于宫颈的那些事儿,我们女性自己知之甚少,以为注意个人卫生就能远离宫颈疾病,实际上,宫颈炎和不孕、宫颈糜烂、宫颈癌等妇科疾病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那么,宫颈疾病有哪些事儿呢?

  近几年,许多公司的年度体检为女员工增加了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项目,以筛查宫颈疾病。广州某家体检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已婚女性的宫颈炎患病率高达36.9%,也就是说近四成的妇女宫颈发炎了。而对于宫颈的那些事儿,我们女性自己知之甚少,以为注意个人卫生就能远离宫颈疾病,实际上,宫颈炎和不孕、宫颈糜烂、宫颈癌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宫颈疾病常识篇: 宫颈那些事儿

  对宫颈那些事儿,其实我们女人了解并不多。张帝开说,宫颈它位于子宫下部,近似圆锥体,长2.5-3cm,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这个防线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

  问题1:注意卫生,就不会得宫颈炎了?

  女人宫颈疾病的那些常识

  案例:陈小姐今年27岁,刚结婚半年。但近两个星期每次同房时,总觉得阴道有些疼,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经检查,医生说患了宫颈炎。可陈小姐觉得自己和老公都很注意卫生,怎么会得宫颈炎呢?

  专家解答:当性生活活跃时,碱性的精液经常进入酸性的阴道,使得阴道pH值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就很容易导致慢性宫颈炎。另外,不良卫生习惯、用较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分娩、刮宫、流产或其他宫颈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宫颈感染引起宫颈炎。

  问题2:宫颈糜烂不治疗可以吗?

  案例:林小姐上周单位体检,查出有轻度宫颈糜烂。听人说,宫颈糜烂是程度比较严重的宫颈炎,这让她很担心。

  专家解答:宫颈糜烂并不完全等同于慢性宫颈炎,只有当宫颈上皮脱落、溃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颈糜烂。在一些生理情况下,比如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可以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可退回宫颈管,“宫颈糜烂”就会不药而愈。

  问题3: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吗?

  案例:刘女士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上了宫颈糜烂。听说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她今年已经45岁,很担心自己跟梅艳芳一样患上宫颈癌。

  专家解答:宫颈糜烂所分的轻、中、重度,仅仅代表肉眼所看到的糜烂面积,与癌变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人乳头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感染高峰在20岁-24岁和40岁-44岁两个年龄段。感染HpV后,大部分女性自身能清除HpV。然而,有不到10%的女性,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HpV。这样,HpV便与DNA整合,改变宫颈表面鳞状细胞的性质,慢慢侵蚀正常的宫颈,直到发生癌变。

  宫颈疾病警示篇: 宫颈疾病,离我们并不远

  妇科疾病专家出了一个关于宫颈疾病的选择题,问以下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宫颈炎可以导致不孕

  B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

  C年轻、洁身自好可以避免宫颈癌

  D轻度的宫颈糜烂可以不治疗

  答案是C。“洁身自好,性生活少,并不能逃开宫颈癌的猎枪”,专家并强调说,“其实每个女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这个杀手的猎物”。

  然而,调查表明,我国女性一生中性伴侣的平均数目远远低于西方女性。按照“性乱易患宫颈癌”的道理来讲,我国女性应该不容易受到宫颈癌的侵害。错!事实并非如此。张帝开说,我国每年有13万名女性患上宫颈癌,更有约3万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宫颈疾病预防篇: 拒绝宫颈疾病

  宫颈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为100%。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确诊,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防:性乱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不排除其他传播),所以,女性应拒绝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过性生活、反复的人流手术等行为,要记住性乱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二防:要查看 宫颈炎不等同于HpV感染,更不等同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但患宫颈炎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比没有宫颈炎的妇女高出约十倍。因此,当医生告诉你有宫颈糜烂时,最好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做个宫颈细胞涂片检查或者TCT。

  三防:早期能发现 女性平时发现自己有以下几种情况时要警惕:1、有接触性出血(房事后出血);2、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3、有不规则阴道出血;4、妊娠期间阴道出血;5、年轻妇女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都应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

女人宫颈疾病的那些常识相关文章:

刷牙梳头改用左手11-23

地震后卫生防疫手册11-23

中医中的同身寸如何理解11-23

身体气血足不足看它就知道11-23

口腔溃疡10大疑惑11-23

咀嚼30秒 唾液搞定致癌物11-23

地震成因 地震科普知识11-23

药食两用需分清体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