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本来成绩名列前茅的高中女孩,到了高三时忽然状态变差、成绩急剧下滑,后来甚至出现失眠、胃疼、耳鸣、神情恍惚等症状。家长和老师都非常焦急,把中西医看了个遍,却一点都没解决问题。无奈之下,一家人来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咨询师通过与孩子的家长谈话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生活琐事全部由家长包办代替。母亲无微不至,恨不得盛好饭以后送到孩子手上;而父亲的严厉只针对学习成绩。孩子认为能给父母的交待就是考上一流大学。
一次考试成为事情的导火索。高三复习过程中,女孩发现有些学过的知识想不起来,这个心理暗示让她觉得很紧张,导致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考试失败把她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的挫败感一下子调动起来:不会做饭、不会买衣服、不会乘公车……除了念书考试什么都不会,现在连考试都不会了,由此引发出强烈的自我否定。
咨询一方面澄清了女孩的躯体症状是心因性的;另一方面使女孩敢于面对自己内心排斥、甚至怨恨父母的情绪,“想换一个妈妈,换一个能从心灵上关心、学习上指导自己的妈妈”。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心理需求都会表现出对家长既依赖又排斥,但这位女孩显然比较极端。”咨询师说,要了解这类问题的成因,先要从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开始。青春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为进入成人期打下基础。具体来说,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要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过程,进而重新确立自我。因此,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求独立,并挑战权威人物,比如父母和老师。
青春期的心理反应各种各样,归结起来,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幻想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开始有自己的秘密、自己交往的小圈子,需要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孩子甚至会打架、骂人、逃课……赵菡说,青春期的孩子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由于惯性使然,在孩子出现青春期征兆之后,家长往往不能理解、难以接受。家长还是习惯于方方面面为孩子打点周到;认为孩子应该对家长无所不谈,是一个“透明体”。这时候,孩子会产生被束缚的感觉,会厌烦、拒斥、顶撞或逃避。越是这样,家长就越着急,越要一探究竟,甚至采用偷听孩子电话、偷看孩子日记等错误方式监督孩子。恶性循环和矛盾冲突也随之产生。
上述案例中,女孩父母没有顺应其青春期的变化,生活上过度保护,学习上只盯着成绩,在孩子出现心理困扰时错过了沟通的最好时机。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咨询师建议,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从生活和心灵两方面入手。生活上,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尤其初中以后,要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能力,不能事事代劳。心灵上,要鼓励孩子交往同龄朋友,形成自己的朋友圈。要对孩子采取相对开放的态度,在大的原则问题上做一些规定,比如什么样的人不可交往、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做;而不是干涉细枝末节的行为。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听完孩子讲述之后可以谈自己的具体感受;切忌简单说教,凭空谈论是非对错。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家长要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比如向孩子学习电脑知识和时尚咨询等。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要由衷夸赞。
当心理咨询帮助女孩接受现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父母时,其躯体症状消失,有效的学习时间也逐渐增加。咨询师介绍说,大多数孩子在初中进入青春初期,即青春期反应发生的高潮期,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容易发生剧烈变化。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孩子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制和挫伤,那么他们进入高中阶段后就会逐渐趋于平稳,比较顺利地完成自我同一性任务。
女孩25岁之前请养成这15个好习惯11-21
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八种方法11-21
喜欢上你的老师该怎么办11-21
男孩子17岁还能长高吗11-21
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挑战11-21
青春痘会引发心理问题11-21
小学生瘦腿的最快方法是什么?11-21
学生如何去痘有效果呢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