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 > 时令节气 > 霜降是什么时候 霜降节气如何由来

霜降是什么时候 霜降节气如何由来

更新时间:2025-01-19 03:26:38

  我们都知道每年有四个季节,但是很多人对于二十四个节气是不了解的,所以霜降是什么时候,相信也有部分人都不清楚的。小编告诉大家,霜降,它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那么霜降吃哪些食物能够养生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霜降相关知识吧。

  明天是我们传统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时节天气慢慢变冷,有了处霜的出现,因为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意味着冬季即将到来了。霜降时候,保健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能够看出霜降对我们的影响了。

  霜降基本释义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霜降节气概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厚,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时候豺狼捕捉到的食物先收藏然后再吃的,树叶逐渐掉落地上全是枯黄的叶子,蜇虫也都在洞里面不动也不吃,就这样进入冬眠了。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文中对于霜降的说法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时候,我国的黄河流域已经开始出现霜了,大地上一片银色覆盖着,树叶摇摇欲坠铺满大地。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也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足以见得霜降就意味着天气慢慢变冷,露水凝结成霜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气候变化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经典养生时蔬

  红薯暖胃益肺

  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具有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

  秋后萝卜赛人参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

  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包心菜

  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必不可少的原料。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能增强抗癌能力。

  芋头

  富含淀粉,并含乳聚糖。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霜降的知识,相信我们对于它的了解也是更近了一步。霜降养生的话,我们不妨多吃一些时令蔬菜,比如,暖胃益肺的红薯,赛人参的萝卜,维生素C含量高的包头菜等等。

霜降是什么时候 霜降节气如何由来相关文章:

寒露节气 衣食住行全面提醒01-19

惊蛰早睡早起身体好 防寒保暖勿放松01-19

“小雪”是吃萝卜的好时节01-19

小雪节气养生清内火是关键01-19

立春后可多吃四种菜01-19

大雪食疗益养生 大枣肉桂糕可健脾温肾01-19

处暑吃什么 荐4美味防病营养餐01-19

小满养生 小满需多喝六款祛湿粥01-19